元认知的应用
- 换角度解决问题——对立面
提高情商
时间管理 - 替换问题
父母不爱自己?
英语听力不好?
etc..
行动:保持耐心,继续做正确的事情。
当你遇到一扇被锁着的门,你应该去哪里找钥匙?——显然不应该只盯着锁头看,是吧
这是典型的心灵鸡汤,说的很对,可是没有具体的方法论,没有实用意义。我试着从逻辑角度模拟一个可用的方法论,比如:
我们假定问题是X,
那么X,可能是A或者B引起的,也可能是A和B共同引起的。所以思考解决方案时只盯着一个因素是不行的,A、B都看看?如果再仔细想想,是否还有隐藏的原因C?
再从X的后果来看,如果X不解决,后果是什么?也许其实根本不重要?也许后果不是之前以为的M而是N?
好吧,更抽象了。从例子出发,这一周的主题叫“万能钥匙”,那么:
有的锁需要特别的打开方式:寻找对立面
比如我对时间记录的思考:
我看过奇特的一生,30岁前的每一天,加上李笑来也推荐,所以我也做过时间记录,坚持了大概1个月吧,然后我停止了。
因为我发现这个方法对我真正有效的部分是:事情发生前,我对自己的心理暗示。比如此刻8点57,我写下“9点-9点半,看书”,然后在接下来的半个小时,我会真的很专注的读下去。以此形成专注循环。
很熟悉吧?这就是番茄工作法啊~
而记录时间然后再分析时间使用效率,于我个人来说,作用很鸡肋。因为更好的办法是:与其统计时间再记录从而调整优化,不如直接让自己做正确的事情!比如,我直接告诉自己,先完成今天的课程,然后就可以刷豆瓣了。接着打开forest,开始番茄计时让自己专注学习。
同一段时间,不可能既浪费又利用,所以不想让时间白白流走?——尽可能多做正确的事情!
另一个例子是笑来说的关于情绪管理:
如何让恋人少伤心生气?——让他多开心就好了。有的锁不需要打开,可以考虑融掉
比如典型的与父母的关系。
如果我们认同“没有什么是理所当然的”,以及“别人不喜欢自己不等于自己不好,个人喜好无法强扭”,那么其实父母喜不喜欢自己,真的无所谓。放下这种纠结,直接向前走吧。
有时听到有人纠结于过去的生活,多数是和父母的关系,也有过去恋人的影响等,然后他们觉得这些历史阴影埋下了此后人生的不幸——我总是很遗憾。过去的事实已经发生,无法改变,但可以改变的是,也更重要的,是我们对过去的态度,然后重塑爱与被爱的勇气,继续前行。
我喜欢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已往不谏,来者可追。不必纠结过去,更重要的放眼以后的人生。强烈推荐岸见一郎的《被讨厌的勇气》,全书以青年和大师的对话形式展开,比阿德勒的原著温暖好读太多!
特别的,豆瓣上一个可参考的例子,世上到处都是不爱子女的父母 ~有的锁对应的是另一把钥匙:
与恋人相处越来越无聊?——是不是自己的生活很无聊?quote: "所谓新鲜感,不是和未知的人一起去做同样的事情,而是和已知的人一起去体验未知的人生".
外语写作不好,怎么办?——可能是汉语写作也不行,先补补汉语+批判性思维;
英语听力不好?——先练练朗读。
孩子不爱学习?——父母自己先学起来。
最后来一个元认知应用:
这11周的文字读下来,很佩服笑来,很厉害,把这些道理说的这么通俗很不容易。但是文章信息量确实有点低,以后可以压缩提速了~
道理可能简单,做到却不容易,知行合一,人至践则无敌,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