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文公重耳称霸天下,是拜弟弟晋惠公所赐。
何出此言呢?
容我们细细道来。
之前谈到过晋献公,也就是晋国日后得以称霸的奠基人。
晋献公光彩熠熠,不代表他没做过错事。
晋献公宠爱妃子骊姬,而骊姬,则别有用心。
为了让自己的儿子当上下一任国君,骊姬不惜一切代价,挑拨晋献公与儿子们之间的关系。
最终,太子申生被逼自杀,献公的其他几个儿子,也四处逃亡。
总之,一时间强大的晋国,本能得以称霸,却由于“骊姬之乱”,耽误了早就该来的霸主地位。
在一系列凶残的争夺之后,逃亡在外的公子夷吾,终于要被迎回晋国,来做国君。
事情也正是从这里开始。
夷吾,也就是后来当政的晋惠公。
晋惠公听说国人要把自己迎回国当国君,高兴之余,未免心生质疑。
晋国内还有父亲的“另外一些儿子”能够接替父位,既然如此,他们又凭什么迎我回去做国君呢?这里面会不会有诈?
于是,晋惠公请求秦国,护送自己回国。条件就是,事成之后,把晋国黄河以西的土地割让给秦国。
秦国听罢,欣然接受。
然而,事成之后,晋惠公却变了卦。——
我想把土地割让给你们秦国,但是我们大臣们不同意啊,所以很抱歉,这土地不能给你了。
秦国听罢,自然憋气。
然而这还不算完。
几年之后,晋国发生了严重的饥荒。
于是晋惠公又厚皮厚脸地想到了秦国。——
卖我们点儿粮食吧,我们快饿死了。
秦国一商量,还是答应了晋国的求救,并派出大量船只运载粮食给晋国。
这秦国真算得上是不计前嫌的典范。
然而晋国,却也是没皮没脸的典范。
第二年,秦国也同样闹了饥荒,向晋国求援,晋惠公掐指一算。——
自己之前已经不仁不义了,那就再不仁不义一次吧。
于是,晋惠公以怨报德,没有借给秦国粮食。
这下彻底惹怒了秦国。
秦国渡过灾荒后,便起大军征伐晋国,一战而胜。
晋惠公被俘获,然而秦国却也讲究,并没有趁机继续攻打晋国,后来,竟然还把晋惠公放回了国。
看来,秦国也只为了争这一口气。
然而晋国国人并不支持晋惠公这位“战俘国君”。
晋文公重耳的霸业也从此开始。
经过一番周折,公子重耳终于回到晋国国内。
晋文公重耳流亡在外长达十九年,归国之后,晋文公大力整治内政,一时间晋国重回往日气象。
接下来,就要争夺霸主的地位了。
而这关键的“霸主一战”,竟然是与曾经帮助过自己的楚国交战。
当初流亡在楚国时,楚成王意识到晋文公日后会成就大事,因此问道,“你以后要是回国当国君了,要拿什么报答我啊?”
重耳答,“美女侍从、珍奇异宝,大王你多得是,晋国哪有什么东西能先给你啊?倘若真有那么一天,两国交战,那我一定命令军队‘退避三舍’,再与您交战。”
(古人行军,日行三十里,为一舍;那么三舍,就是九十里。)
重耳这一番话,可谓切中要害。
一,日后两国交战,我不会为了报恩不打你;二,咱们俩有言在先,到时候我要是失信,那就是我的错。
果然,这一天真的来了。
公元前632年,城濮大战爆发。
晋文公重耳果然“退避三舍”,然而楚国统帅子玉却骄傲自负,坚持进兵,最后楚军大败,几乎全军覆没,子玉自杀。
不得不说,这一仗,晋文公打得既漂亮、又合情合理。
第一,晋文公遵守诺言,一改弟弟晋惠公当年失信于天下的风格,打仗是打仗、守信是守信,我不能为了打仗就把诚信的人品给丢了,这是得不偿失的;
第二,作为骄兵之计,退避三舍完美地抓住了楚人狂妄自大的特点,战术上已经高出一筹。
然而归根结底,这仍然是道义上的胜利。
因为人心往往是向往着正确合理的道义的。
道义正,人心顺,则天下平;
道义有失,指望着国民和你一起去做失道的事,这是愚蠢的。
感谢您阅读本文,也欢迎您阅读漫笔古今的相关文章。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