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培养思维工程
锻炼语言表达能力
丰富艺术体验
提升精细动作
过程:
首先,观察图片让孩子了解因纽特人的冰屋。知道是冰屋,白色的不是很了解(这是他最近的常态,颜色混淆了,手指颜料要用起来),跟我说冰屋像城堡,这点特别赞。我感觉他的想象能力真的很不错。以前也跟我说过,刺猬像城堡。既然想象能力不错,那么红色的像什么,黄色的像什么这些类似的学习,是可以很好地运用起来了。
其次,用棉花糖搭建冰屋。自己先吃了2个棉花糖才开始的。但是跟他说要做游戏的棉花糖不能倒是能克制住,反而是拿起托盘里的棉花糖故意塞我嘴里。调皮。
开始搭建之后,就用牙签把棉花糖串起来,这点还是很意外的。但是,接着就歪楼了,搭建了火车,还轰隆隆地模拟火车的声音,拖着火车走。我就唱了一句here comes the train 他就要听歌了。答应听3遍就结束,还是能控制的很好的。
由于他的抽象思维能力不够,体现在这里就是不知道如何构建冰屋了。我试着引导,你看冰屋是不是立起来的,好几层冰块,接着数了数印刷品上的冰屋。即使如此,孩子还是不是很了解。困了,我就眯着眼睛说,我闭上眼睛,等我睁开眼睛,看你能不能把冰屋搭建起来好吗?试了几次,不行。实在困了就去休息。
然而孩子并不休息,我就约定,你想想冰屋怎么搭建好吗。实际上他也不会去想,也想不出来。等我醒来,我就继续。
但是,受挫就开始了。我跟他依旧重复引导要搭建立起来。隐藏住心中想要教会他的想法,降低游戏难度,你看,我把棉花糖叠起来,是不是就是一层一层搭建起来了。但是他并不领会。好吧。那我就是拿着一个棉花糖,你看怎么把这个棉花固定在上方么。好吧,难度还是太大。想想能不能用牙签呢 ?不行。那我就自己演示。后来,就留出空白,你看,上面的棉花糖还是固定不住,怎么办?于是,他拿了牙签,学着我的样子来搭建来。固定住了。这个时候,他的兴趣不大,跑开了。我说,你看棉花糖还这么多,都要往上搭建,怎么办呢?你看,冰屋还不是很稳固,怎么办,他又拿了牙签顶住。又要跑了。我说,能不能把房子变大变高?好吧,来了,但是还不动手,那就我自己示范,慢慢他也动手做了几个。屋顶,也是要跑了,我还是跟他说怎么加固呢,要塌了,塌给他看。来了,但是还是我插了几个牙签固定住了。

后来,拿出北极熊、小鱼、因纽特人,以及用棉花糖简单做了小人,讲了因纽特人和北极熊打架的过程,实际上北极熊是要救因纽特人的宝宝棉花糖小人,因为冰屋塌了。后来,因纽特人送了北极熊鱼吃。孩子听的欢。
整个过程,都是我做的更多,他协助完成。描述的环节,没注重过多,睡觉的时候简单说了两句,不够完整。
但是考虑到他的缺点,我就觉得够了。这几天,就把棉花糖拿出来,看他自己怎么是否去玩就好了。以往的经验告诉我,他会去动手的,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