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会说话,但你不一定懂得沟通。
在生活中,你可能总是会抱怨,对方没有能够准确地get到你的意思。有时候你以为自己当时说得很清楚,但实际上,过了一段时间你才发现,双方的理解却可能大相径庭,这影响了你们的工作效率、关系满意度。
大到国家企业间的对话,小到和老婆孩子之间的说话,都是在沟通,但问题是为什么你想要的结果怎么老是达不到呢?今天让我们一起来找找原因,可能你忽视了沟通要注意的要点呢!
沟通体现了你和世界的联系方式
我与自己的关系,我与他人的关系,我与世界的关系
那么,沟通的层面也是一样道理,我与自己的沟通,我与他人的沟通,我与世界的沟通。
你和自己经常沟通吗,做个很简单的一个小练习:你的内在那两个小声音是否经常意见不一致?小白说赶快起床,不然就要迟到了!小黑说没关系再睡一会,不会迟到的!小白说绿色那件衣服,今年流行;小黑说粉红的那件才好,衬你的肤色!
如果自己和自己都沟通不好,那么你和他人,和外界沟通也会存在问题。
人们其实很少意识到,自己工作生活中的很多问题,都和沟通的困难有关。
首先,你控制不了他人。你主动发起了沟通,也不一定能完全到达对方。比如你希望父母给你买台新电脑,于是你告诉他们你的室友们都有自己的新电脑,新出这部电脑如何如何好,但你的父母只是很平淡地回应,你只好郁闷地结束了话题。而有时候你感到对方明白了你的意思,对方也不一定会遵循你的沟通请求。比如你很认真地告诉亲戚,下次来家里不用带礼物,太贵重。他们当时答应了,但下一次,他们依然拎着大包小包来拜访你。
其次,你控制不了环境。这造成需要沟通的情境往往是两难的。比如一些特定的场景:你的伴侣可能说了些让你不开心的话,但是你很犹豫要不要告诉对方你的感受,因为你知道对方很累、难得休息,你并不想破坏对方的心情。又或者:你和同事一起完成一个项目,你觉得他消极怠工,时间紧迫,必须得争取让他和你一起努力,但你又怕指出这一点会影响到同事关系。
这里上点科普,在2015年出版的著作中,社会心理学家Heidi
Grant Halvorson研究了人们误解的来源:是什么使我们不能彼此理解?
1、信息传递的过滤效应
发出信息时的“透明度错觉”。这个意思是说,大多数人都存在一种假设,即认为彼此之间的沟通是透明的。在沟通过程中,给予信息的一方会以为自己的感觉和需求能够被另一方清晰地感知到,尽管他们并没有真的把自己的想法表达到位。甚至有时,这种表达不是言语性的,而是用行动、姿态甚至表情来发出。
说话内容:声音:肢体语言=7%:38%:55%
这个公式说明我们以为我们只要将所要表达的意思全部表达出来,这事就清楚了,可事实并不是这样。举个很简单的例子,你和女朋友出去吃饭,你们聊着天,女朋友兴高采烈地跟你描绘她身上那件“miumiu”春季新款是多么显身材,你一边看着手机,一边点头嗯嗯啊啊。。。后来饭刚吃完,本来计划去看电影的,女朋友却说今天想先回去了,有点不舒服,你一味地问哪里不舒服呢,她说没事,回去多休息应该就没事了。。。然后你说,多喝水。。。
老天爷啊,你会发现不在同个频道沟通是多么郁闷的一件事情。
语言擅长沟通的是信息,肢体语言更善于沟通的是人与人之间的思想和情感。如果我的课程一开始就用很低沉的声音来开场,会让学员一开始情绪就很压抑;如果和别人的谈话,你总是眼睛到处飘,会让人觉得你不尊重她,你心不在焉。
你会发觉,很多时候,肢体和音调上的种种细节会决定你做事的成败。
透明度错觉产生的误解往往是双向的:“当你抱怨其他人并没有真正明白你的意思时,你可能同样没有明白对方在想什么。”这样的情形每天都在发生着。
举个例子:
我和太太都喜欢喝茶,天天都会喝。然后她每天都问我喝什么茶,我一般有两个回答:“喝平时那种”,“随便”。这就造成她很纠结,平时我们是三四种茶一起喝的,铁观音会喝的最多,当我回答“平时那种”,多半是默认铁观音,当我回答“随便”的时候,而她做了选择,有时会选普洱和红茶,那我就会反问:“咦,怎么喝这个呢?”
从这点小细节都不难看出,像夫妻这样了解度、默契度非常高的两个人都会出现沟通的误解,那其他的沟通就可想而知了!
2、信息接受的选择效应
接收信息时的“认知吝啬者”。对于接收信息的一方来说,让我们容易产生误解的原因,来自于我们都是“认知的吝啬者”,即懒惰的思考者:在对他人进行认知的过程中,我们会倾向于节省时间精力,只挑出我们认为对形成印象必要的信息,而忽略了一些其他的信息。
我们的大脑处理信息的方式有两种:
第一种方式是快速、凭直觉、不假思索地处理信息。比如“3+3=6”;你笑是因为你开心;肚子咕咕响是因为饿了。。。这些就是大脑根据经验的直接判断。这应用到社交沟通中,就会造成这样的情况:我们往往听了前面一句就以为知道他后面那句的意思了,然后就打断接话头;或者看到某人第一次约会时穿的有点邋遢,就会判断这人不爱干净这样的第一印象,做出过于绝对的结论。
第二种方式则是理性、慎重、有意识地处理信息。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在处理更高级别的问题时才会调动这种方式,比如要解出一道复杂的代数题;经理说今晚陪我去见一个客户,准备好资料;老板让你预定周末去北京的机票。。。这些情况下,你都不会简单判断,你会试图弄明白背景和潜在因素。
结语
感到自己被理解是人的基本需求,获得别人的认同是人的基本渴望。
了解了以上沟通中产生误解和问题的原因后,综上所述,我们该如何更好地沟通呢?
有几个原则你需要掌握:
1、如果你想要减少误解,更实际的办法是,做一个好的信号发出者,而不是指望对方能读懂你。
2、你无法控制对方的思考过程,但你可以控制的是自己如何表达。
3、专注倾听,主动收集对方的反馈,达到信息对等。
“直接”、“真实”、和“诚恳”是很好的沟通态度,当你做错了的时候就说“对不起”,当你不知道的时候就说“不知道”,当你有需要的时候就说“我想要”。
研究也证明,无论是在亲密关系还是职场、生活中,更清晰地表达自己,生活的满意度和快乐程度都会更高。
讲沟通这个话题估计讲上三天三夜都讲不完,如果你觉得不过瘾,就关注我吧,后续我还会再推出关于沟通的应用技巧的文章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