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发展不怕难,怕得是此路不通

大富看命,小富看运。个人是这样,国家、机构也是这样。

说实话,我特别讨厌这句话,我不愿相信宿命论,也不相信出身论,我宁愿成为傻子,也愿意相信勤奋、努力可以改变一切,可以改变命运。不信归不信,现实归现实,好些事情不管我们愿不愿意相信,它都在那里,它都会按自身的方式运行,我们无能为力。

为什么要看命,因为在很多时候,我根本不知道我们的选择对不对,这条路通不通,最后事情会演化成什么样子。一旦选错,是非常残酷的,根本无法回头。是的,也许我们可能会获得一些好运,但是,我们不知道跟随好运而来的还有什么?

就像路易十六皇后那句著名的话:“所有命运赠送的礼物,早已在暗中标好了价格。”

举个例子。如果站在两千年前,作为我们中国,有两样东西放在你面前,一种是玻璃,一种是陶瓷,如果只准选一样发展,你选哪个?

我们大概率会选陶瓷。道理很简单:做成容器的话,玻璃的导热性比较高,喝热茶时会烫手,瓷器显然更适用;再有,瓷器可以在表面画上漂亮的秞彩,但以前的玻璃制品表面上可做的文章就少多了。你看,无论是实用性还是装饰性,陶瓷都完美胜出。何况,我们中国有制作陶瓷的高岭土。

而西方人呢?没有高岭土,所以一开始研发不出来陶瓷。想用瓷器怎么办?只能从咱们中国进口。丝绸之路,其实很多货物都是陶瓷。那时候,我们中国赚得盆满钵满,陶瓷当时在欧洲国家就是奢侈品,谁家能摆上一两件陶瓷,那都是大富大贵之家。

你说欧洲是不是很倒霉。可是,就因为欧洲生产不出来陶瓷,只好生产玻璃。结果就是,因为一直生产玻璃,欧洲人率先在玻璃技术上取得了突破。一开始,玻璃都是不透明的,因为有杂质,有点发绿的颜色。和陶器、瓷器比起来,只有劣势没有优势。但是,欧洲人在积累长期经验以后,到12、13世纪陆续取得了技术突破,可以生产出透明的玻璃和平板玻璃了。

这个科技一旦突破,局面就完全不同了。透明玻璃的出现和广泛应用,后果极为深远。有了玻璃,就有了望远镜,也有了显微镜,还有了实验室里用的各种试管、烧瓶。而天文、生物、化学,这些学科,缺了玻璃根本就不可能。

遥想当年,中国人靠瓷器技术,大把大把地赚西方人钱的时候,怎么会想到,我们和一个有着神奇潜力的小玩意——玻璃,擦肩而过呢。

你看,这才是真正麻烦的地方:现实的这个选择给了我们各种各样的好处,诱惑我们一点点地跟着往前走,一直走到死胡同深处。不是真的不能回退,而是我们在诱惑中自己不愿意退。

有很多事情,我们在起初是无法遇见的,我们看似正确的选择,谁也不知道最后会演化成什么样子。

现代科技史上的这种例子太多了:

苏联的电子管和美国的晶体管。苏联发明了电子管的小型化技术,觉得非常好,顺着这条路往前走,很快就遇到了死胡同。而美国人沿着晶体管的路线往前走,搞出了集成电路,就是现在的芯片。

电视机是走液晶路线还是走等离子路线?清洁能源汽车是走纯电动路线还是燃料电池路线?等等。你会发现,几乎在所有尖端的科技领域,都有两条甚至多条技术路线之争,大家在选择的时候都会战战兢兢。每条路都有诱惑,都有好处,但是大家都担心选错了路,走进了死胡同。

其实,科技发展不怕难,怕得是此路不通。比如,制作芯片很难,但是我们知道美国能制作出来,我们就一定能够制作出来,都是人,都是两个肩膀顶着一个脑袋,能有多大差别。

芯片再难,但是技术路线是清楚的,哪条路通,哪条路不通是明着的,剩下全部是工程学上的问题。只要靠投入和时间,肯定能做出来,肯定能追上世界先进水平。就像当年,在世界上第一颗原子弹爆炸之前,谁都不知道这玩意儿到底能不能搞出来。科但是一旦第一颗出来了,后面的跟随者就简单多了。苏联很快就搞出来了,中国紧跟其后也搞出来了。

那真正难的是什么呢?等中国的芯片追上世界先进水平了。那个时候,往前怎么发展,没人知道,大家都在试,那个时候比拼的才是大国之间的创新能力了。一旦走错了路,那才是大麻烦。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