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人马克斯·韦伯标志着现代思想的成熟。
韦伯到底有什么了不起?因为他非常关注社会现实。
韦伯不是一个象牙塔中远离大众的学究,而是一位广泛介入公共生活,面向社会和现实的学者。他是一百年前德国最大的“公共知识分子”。
韦伯在学术上的涉猎非常广泛,而且都卓有成就,被公认为一位百科全书式的学者。来自《浮士德》的一句话:“我们再也见不到他的同类,尘世的一切莫不如此”。这句话用在韦伯身上再恰当不过。
为什么说韦伯思想非常成熟?第一,因为他对自己的过往有真正的理解;第二,因为他反思自己,能看透自己存在的问题。
反思现代,就是指出现代性最深层的缺陷。这些缺陷不是现代化曾经战胜过的那些问题,比如愚昧无知等等;而是根植于现代化本身的问题。这些问题不会随着社会进步而消失,反而会因为现代社会的发展而越来越严重。这类问题叫做“现代性问题”。
韦伯洞见了三个字:“理性化”(rationalization)这就是现代性问题的关键。
在启蒙运动之后,在理性和科学的帮助下,人类实现了巨大的进步。在古代社会,大多数人的生活都贫困艰难,甚至王公贵族也未必过得很好。
亚历山大大帝去世的时候只有32岁,后世学者根据记载,推断他是死于感染导致的持续高烧和衰竭。设想当时如果有抗生素,又会怎么样呢?
还有十三世纪的英格兰国王爱德华一世,他的王后一生中生育了16个孩子,前15个孩子中的男孩全部在十岁之前夭折了,直到第16个孩子才顺利长大成人,王位的继承才有了着落。
你看,无论是皇帝还是国王,在疾病面前都毫无办法。到了启蒙时代之后,短短两三百年,就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说一个简单的数据:人类的平均寿命,两百年前还只有25岁,到了2016年,已经达到了72岁。
这么巨大的成就是怎么获得的呢?韦伯发现,是工业革命、科学革命、地理大发现,这些大事件背后,有一个统一的思想动力,就是“理性主义”(Rationalism)。当时人们有一种普遍的看法,认为过去的不幸都是由于蒙昧和无知造成的,如果用理性清除掉蒙昧和无知,我们就会走向真理,越来越幸福。
然而,也恰恰是马克斯·韦伯,站出来告诫人们,有些问题,甚至是极为重要的问题,科学却无能为力。
他说:认为科学是通向幸福之路,这是“天真的乐观主义”,只有书呆子才会相信。科学根本无法回答什么是“幸福”,什么是“意义”这类问题。
韦伯举了一个例子:假如现在有一位病人生命垂危,我们要不要去抢救这位病人呢?如果病人只能维持生命,但根本无法好转,又会耗费大量的金钱,拖垮他的家庭,你认为应当做何选择?如果病人自己希望,不要付出这么大的代价来抢救,你认为要怎么选择呢?如果你知道病人在这种状况中非常的痛苦,你又要怎么选择呢?
医生回答不了这些问题,即使他有最丰富的医学知识和最高超的技术,也不能回答这个问题。
韦伯认为,这是生命意义的问题,超出了科学的边界。科学永远无法回答:我们做出什么样的选择才是“值得”的,我们过什么样的生活才是“有意义”的,我们生命的“目的”究竟是什么。科学也许可以给出最优的“方案”,但永远无法教给我们一个最优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