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跟朋友聊天时谈到子宫问题所代表的意义,某些书里讲子宫是女性的创造器官,作为女性身份的特征。她突然想到小时候曾被父母当作儿子养,剃短发,村里人还总问她爸“你儿子呢?”她父母在生她之前已有两个女儿,第三胎于他们有特别的意义,那就是在当时重男轻女的思想还极盛行的年代,在农村有儿子代表着上至祖辈的德行,还有女性生不出儿子在婆家难得有地位,作为男人的儿子于大家庭是不孝,“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家里的女孩子是算不得后的,女孩从小被忽视被轻看似乎是天经地义,也认同了这种忽略女性的约定俗成的传统,长大后成为了坚决拥护并执行这一思想的捍卫者,受害者成为加害者,生不出儿子常常成为婆婆攻击儿媳很有力的工具。多年的媳妇熬成婆,女人最知道自己的痛,真是哪里痛就按哪儿。
后来谈到她小时候还一度也认同了男孩的身份,不知道父母是不是因为对没有生出儿子的厌弃的投射,长大后她妈老说她腿象水桶粗,害她很自卑于自己的身材,不敢穿裙子。不知道这段经历于她而言带来什么确切的影响,我曾听说子宫期待对未出生的孩子带来压力,影响胎儿发育,甚至性别分化、人格的形成。
在中国男尊女卑的思想于男系社会开始就存在,它是农业社会的人们基于生存的需要所形成,男性适于耕作,这点可以理解。但我不明白的是为什么一些始于农业的国家,很多男人不干活,全靠女人劳作来养活一家人,男人却有着至高的地位,比如非洲很多国家,我国广东的客家人。中国有句古话叫“头发长见识短”,难道女性天生就是见识短吗?女人一定就见识短吗?这些都是经不起推敲的话毫无逻辑可言。在中国现代所谓的女汉子越来越多,无意识于在社会竞争中要获得尊严和地位,女孩子必须要抹去自己女性的身份,才能获得一席之地。为了维护一些古老传统的思想,女人在事实上的男权社会要放弃本来的身份特征,而屈就这个社会的潜规则,这是对女性极大的羞辱。
作为女性的我从小也受到父亲男权思想的影响,我妈妈和我没有什么家庭地位,但其实性别之争暗流汹涌。对我父亲重男轻女的做法我没有办法反抗,但内心隐藏着深深的愤怒,甚至暗中跟弟弟竞争以证明我爸爸那么对待我是错的,我要看到他后悔,当然这些无意识的想法是我后来开始自我成长时发现的,我惊讶于自己表面上对于原生家庭的奉献及对弟弟的各种支持,实则是告诉我父亲他错得多么离谱,作为女孩我多么有价值。弟弟从小在父亲的宠溺下学习成绩不好,自律差,以至成年后惹出很多是非,令父亲很头疼,又无可奈何。一次弟弟又犯事了,我也很烦他,跟我父亲数落弟弟的不是,“谁要你小时候对他宠着,现在好了吧?”我觉察到这句话底下隐藏着一丝丝幸灾乐祸:你最爱的儿子靠不住,还是得靠我;同时还有一些愤怒,过去对我那样,现在还得靠我,这不公平;还有一个孩子看到父亲焦困的最单纯的心疼和担心。不是弟弟发生那么多事,我不知道自己一直想要证明女性的价值、抗争重男轻女的不公不义。但同时还有被植入的作为女性身份的羞愧,向往成功又觉得不可能,导致没有自信和行动力,现实往往自证预言。可笑的是我竟然因为生了儿子而自豪,男尊女卑的思想已浸透在血液里,尽管曾经愤愤不平于父亲以及其他人的种种重男轻女的思想和行为,长大后我终于成为了他。
自我成长了好几年,但仍不确信作为女性身份的价值,面对现实有时又显得无可奈何。物化女性的意识无处不在,尽管新中国成立后讲求男女平等,女性半边天,但任何要争取的其实是没有的。女性要长得如何穿得如何才能得到男人的喜欢,似乎得到男人的垂青才是女人的头等的终身的大事,而不是成为她自己。女人的消费拉动GDP不是因为女人享受单单作为女性的荣耀,而是害怕于失去竞争力而淘汰。既要能干还得貌美才值得被赞赏,对女性如此严苛的价值标准也被大多数女性所认同,一面奋斗一面沮丧,因为始于外的格律终究难寻得内在的平和。
当我问朋友作为女性你会感到荣耀吗?她很茫然,这句话对我而言也是,从小到大的经历及教育,社会现实,从没想过作为女性有什么值得夸耀的,作为女性竟为女性的身份而羞耻,多么的令人不可思议。我是谁?这是一个提问,以单纯的女性本质存在有多远,答案一切仰赖于女性的自我觉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