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今年初,一个据说拥有60万粉丝的微信公众号推送我了的一篇文章,我从此有幸多了一个“专栏作者”的名号;陆续在该公众号发了几篇文章后,一位挚友介绍我加入了豆瓣红人@鼹鼠的土豆创建的书评群,带我走上了读书和写书评的道路。
进群后,以群主和其他同道中人为榜样,我积极约书、读书、撰写读书心得,上半年共写了48篇书评。一方面感觉收获颇丰,另一方面,也越发觉得自己积累浅、读书少,愈加觉得古人“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极端正确性。而刚开始写作时,“一瓶水不响、半瓶水晃荡”,只觉得自己精心雕琢过的语句,加上公众号小编的配图,读起来似乎也挺像那么回事,不免有些飘飘然。
又写了一段时间,“无话可写”的窘迫进一步显现。我在公众号上发的第一篇文章写的是我考研的个人经历,并没有刻意的修饰与精心雕琢的词藻,我只是将自己的真实经历分享出来,句句都是发自内心的真话。很多人读后都私下里和我交流,说我的分享非常真诚,发人深省;而我在公众号专栏供稿期间,参照网上的“爆文”标准精心雕琢打造出的文章,却鲜有人问津,阅读量寥寥,也并没有太多朋友在读后与我交流心得。
这也不是我一个人的困惑。囿于日常视野及相对较窄的生活圈子,与我同时在那个公众号供稿的很多专栏作者都有相同的苦恼:真话不敢写,假话写不出,只能依葫芦画瓢,参照网上“10万+”爆文的模式,一个故事+一个道理+提炼出若干金句,以这样的结构写了很多励志类文章,也就是俗称的“鸡汤文”;写完了自己的故事写闺蜜,或者父母、朋友……直到后来,为了说明一个其实大家都懂的为人处事之道,开始杜撰故事。
直到某一天,我发现,自己连“鸡汤文”都写不出了———人生的道理,并不是几篇千把字的文章可以讲明讲透的。有次专栏作者群里大家聊天时互相倾诉在写作上的瓶颈和迷茫,我调侃了一下包括我自己的众多作者:我们不是经常写文章激励别人么?那看看我们自己以前写的文章不就又鸡血满满了?大家听了我的话,都哈哈一笑就过去了。
很明显,没人觉得看“鸡汤文”真能解决人生困惑;没人真的靠“鸡汤文”的指点来走出人生的迷津。
我们陕西有句俗话叫“卖啥不吃啥”———写鸡汤文的人都不信鸡汤文的道理。那么解释恐怕只有一个:文中没几句实话。
02
然而,网络上不仅写“鸡汤”的人多,教人写“鸡汤”的为数也不少。朋友圈里几乎每天都有人开“我是如何走上写作之路”的微课,讲课人们不是传授通过阅读打牢基础、提升写作技巧的踏实步骤,更多的是喊一些”你要相信自己,每天写1000字,写xx天后,也会写出名堂来……”的口号,简而言之就是:“人生美妙、坚持就好;如想不凡,学我干货。”
还有些扛着“书评人”名号的人,一年可以读上百本书,但有不少都是通过加工别人的书评,“洗”出一篇像模像样的书评的。我私下里也和其他书评人沟通过,大家都对这种连最起码的认真态度都没有的“书评人”持有非议。可事实上,这种书评人绝不在少数,而通过精心的包装向粉丝们贩卖经验的也往往是他们。
所幸的是万物相生相克。“鸡汤文”火,就必然会带动“反鸡汤文”的萌生。目前,网络上就不乏对“鸡汤文”的批判与反思,而我最近读到的《负负得正的人生奥义》就是其中极具有代表性的一本“反鸡汤檄文”。
早就听说这本书很火,但在刚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我大概翻了翻却对别人的评论有些怀疑:全书虽然有两百多页,但是里面很多插图页却只有二三十个字,让我不得不联想到充斥图书市场的水分很大的鸡汤励志书。觉得里面插图有趣、表述诙谐,我选择在睡前翻看这本书;没想到,却一发不可收拾,本来想随便翻翻就放在一边的,到最后却一字不拉地将整本书从头读到了尾,还将书中赠送的贴纸悉数贴在了笔记本上。
“有些人说,看负能量久了会变负面思考;我笑了,说得好像你在思考一样”;
“乐观的态度与安慰的话,过过日子还可以,当遇到困难与挑战时,一点帮助都没有。”
这样的“毒舌金句”在书中比比皆是。无论从逻辑还是内容上,我们都找不出理由反驳这些观点。看完这本书,我不得不说,这简直是泛滥着鸡汤文的网络和图书市场中的一股清流。我常常在读完书中的“负能量金句”后扪心自问:自己有没有从作者的思维角度思考过问题呢?
这也正是“负负得正负能量”的精髓之处。作者林育圣另辟蹊径,在职场、人生、婚恋、为人处事等多个方面用自己独特的观察视角反击了成功学和“鸡汤文”的言论,在鸡汤文泛滥的重灾区扔了一颗炸弹:作者在书中鼓励大家要直面真实的人生,直面负能量;对于生活中遇到的不顺心,不能只是抱怨,更要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面对批评不要“玻璃心”;而是要全面了解自己拥有的条件,并因地制宜地选择努力与追求的方向。
读完这本书的时候,我不禁觉得酣畅淋漓;我们确实都被主流的价值观欺骗了太久,讲真话,是一种多么难得的品质啊!
正如我之前供稿的公众号专栏作者们迷茫和困惑时,也不会去看自己写的励志文一样;其实,写鸡汤文的作者本人都知道,鸡汤文根本没用。
03
而《负负得正的人生奥义》这本书,就是将别人不愿意说的真话讲了出来,就是将别人怕得罪人不能说的话说出来,就是要用“毒舌”来点醒沉迷在成功学迷雾中的人。这些话,都是真话,都是实话。
在写这篇感想之前,我特地百度了一下"奥义"的含义。
奥义,婆罗门教术语,梵语意为“近坐”即“坐近导师,面聆神秘玄奥的教义”。简而言之,就是一种人生的哲学。
结语中作者写到,自己“大学时的某一天睡醒起床…前一天刚跟同学们打了通宵的游戏,醒来时已是中午,我出门买了个便当,突然,眼泪滴了下来,那时,好想打电话给自己的父母告诉他们,你们的孩子,可能只是一个平庸的人……但我再也不期待什么成功了,我只想努力过好每一个当下……”
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实力和条件,并脚踏实地、放弃幻想,正是在这种理念的指导下,作者写出了这本书。他所谓的“认命”和“看清楚自己的实力”的理念,与老庄哲学的精髓如出一辙——“不主张满口大慈悲、大智慧、大觉悟的假道德……主张要德行合一,以己推人,自化、人人化则天下化,是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情。”
这里的“认命”,并不是随波逐流和破罐子破摔,而是应该脚踏实地,清楚的认识到自己的实力,确立务实理性的目标,脚踏实地的过好当下,放弃一切虚妄和华而不实的宏大目标,能做到这些,我们也就可以在任何一个阶段回首过去时,不为虚度年华而苦恼和羞耻。
前几年,朱德庸漫画改编的《粉红女郎》大火;我特地买了《涩女郎》,并搜集阅读了很多朱德庸的四格漫画,深深为“朱氏漫画”的幽默、诙谐和对人性深入的挖掘而叹服。其中,印象最深刻的则是他的那本《大家都有病》。这本漫画中,朱德庸用漫画中人的种种荒诞戏码和举动提醒我们,人生不易,暂且慢下来、简单下来,享受属于自己的“慢时间”,而首先,就是承认自己“有病”。
用诙谐的语言和巧妙的情节来讽刺社会种种之怪现象,让读者在忍俊不禁后内省思考,这正是朱德庸流露出的“大悲悯情怀”;而《负负得正的人生奥义》就是教我们换一种思维、放下包袱,重新审视自己,做真实的自己,再也不要被美好的前景和远大的目标所累。
讲真话,读真话,“讲真”,是一种多么难能可贵的品质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