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不善言辞的我,愉快的谈话有时候是一件技术层面的事。很多情况下,一些意想不到的情况会让本来气氛热烈的讨论面临尴尬的断片,甚至酝酿一场撕逼大战。加之现在又从事了需要高超沟通技能的职业,怎样跟任何人愉快的谈话成了我最新研究的课题。虽然对于很多小伙伴这实在不是事儿,但是余天性愚钝,仍在苦苦求索反思当中。
我觉得我在沟通中常犯的错误是倾向于用自己的价值标准评判别人。首先无论用什么标准,我们都没有资格对任何人进行评判,因为除了几个大是大非的道德准则,世上原没有任何好坏对错之分,这才造就了人世间的丰富多彩。后来的一些根深蒂固的标准都是大众舆论和社会传统的狭隘引导。更加危险的是用自己观念中早已形成的框框去框住别人,把一个无辜的人硬生生摆在某一个评判台上,这其实是很残酷的事情。
前段时间,我在工作当中就犯了一个愚蠢的错误。单位派我到上级单位参加一个培训会,从小就是好学生的我带着笔记本乖乖地提前半小时到会场,结果上去给我们培训的是一个稚气未脱的90后,红着脸吭哧吭哧半句话都说不利索,当时我心里就如千万头草泥马呼啸而过:“你妈逼不会提前好好准备吗?你妈逼不擅长演讲不会把稿子写下来背十遍吗?你妈逼你对得起一大早冷兮兮赶过来的百十号人吗?你妈逼……”在人人都擅长做crazy presentation的母校,这种情况几乎不可想象。雪上加霜的,带着一头雾水回了单位,一查他们给的资料,还他妈残!缺!不!全!接着打电话时悲剧发生了,接电话的就是那个吭哧男,他应对我的第一句话就是:“这不是我负责的事情啊!你找我也没用。”我的接受底线彻底被挑战了,没过大脑的说了一句:“咱都工作认真负责点好吗?”结果这句话以光速传到了我的领导耳朵里。我被领导叫!去!喝!茶!了!“姑奶奶,上级单位都是大爷好吗?上级单位的临时工也是大爷好吗?你这脾气啊,唉!!!”我只能说:“领导,我反思!我改正!”心里嘀咕,幸亏光脚的不怕穿鞋的,姐没几毛钱薪水可减,也没职可降。
事后我真的静下心来反思了自己,我觉得那个90后吭哧男碰到我简直就是他的劫难。因为我用我猫硕士的标准去评判一个普通本科刚毕业的小男孩。你咋知道人家没准备?你咋知道人家没背稿子?你咋知道人家不认真负责?那都是你的标准,人家也有自己的标准啊!小男生多无辜啊!再说你的目标是完成任务,他是否负责又与你什么相干?
这件事以后,我在自己写字台前面贴上一行字:“永远不做别人的差评师。”当我们碰到不符合自己标准的人和事时,我们总是不自觉的带有排斥情绪,并且把这种情绪带入自己和对方的互动和沟通中,即使你拼命控制,对方也会敏锐的感觉到你的排斥情绪,因此也把负面情绪反馈回来。这样一来,愉快的谈话那是绝对不可能了。
至于怎样面对不符合自己标准的人和事,《非暴力沟通》的作者马歇尔博士的建议是——用观察代替评判。我们只需要客观的观察,而不要带入自己的主观评判。只把现象输入大脑,然后选择应对的方式,以完成目标、解决问题为宗旨。比如,在我工作当中遇到的事,我只需要意识到:这个男孩讲的内容,我听完后觉得仍不清晰。那么我需要做的就是回去后自己把内容再学一遍,直到明白为止。这样当我发现资料残缺不全时,我也会心平气和地和他沟通,无论他怎样应对我,我都想办法得到完整的资料。整个过程完全可以不调动任何主观情绪。这样一想,觉得自己以前简直太愚蠢。
如果我们不再做别人的差评师,不仅对工作,对于交友、与父母的关系、与另一半的关系都大有裨益,毕竟这个世界上完全符合自己标准的人和事太少太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