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期两周的培训结束了,我又一次的回到了讲台。站在讲台上的我,感慨良多。曾经的语文课堂,就是我的一言堂,虽然也有小组讨论,合作探究,但是流于形式,过程粗糙,总是耐不住性子,迫不及待的想要告诉孩子们正确答案,没有留白。通过庆中的思维课堂,让我彻底顿悟了,如果语文课堂如果再不改变,那么无论我再教多少年,仍不会有大的突破,学生成绩、思维亦是停滞不前,幸运的是,我及时醒悟。
今天的语文课讲的是《战国策》名篇《唐雎不辱使命》,内容精彩,情节曲折,人物形象生动鲜明。我这堂课的重点是疏通文意,掌握重点字词。如果是以往的文言文,我会采用同桌互译,课堂翻译,教师强调重难点,但是效果不佳。这节课我把主动权还给孩子们,课前,我布置了预习任务,要求同学充分预习,以免出现漏洞。并且在课堂上让孩子们上黑板展示自己的预习效果,通过其他同学的成果展示,点评分析的方式带领大家学习文章,掌握重难点,再由场下同学进行补充说明,甚至是评价总结。
课堂上,我有意叫那些平时不爱发言的同学,上课注意力不太集中的同学,我以为孩子们会羞涩,会扭捏,甚至会一言不发……我已经做好了万事开头难,只要肯坚持的准备了,然而没有想到的是,我的两个班的学生无论是课堂展示,还是同学质疑、点评,效果都很好,展示的同学自信、大方,点评质疑的同学犀利、有效,整堂课上下来环节流畅,没有停顿,孩子们收获了,我解脱了。
这样的课堂不就是我梦寐以求的课堂吗!培训时,我一味的羡慕别人家的孩子,觉得人家名校的孩子底子好,基础好,能做到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我们的孩子能力不足,态度不正。没想到不是我的孩子不行,而是我没有放手让他们尝试,我为我自己的愚昧无知而懊悔,也为我的及时止损而庆幸。
《唐雎不辱使命》只是我的思维课堂上的一个开始,虽然时值初三,备考的时间越来越短,中考的压力如泰山压顶。但是我相信,只要我们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放慢脚步,让孩子们自发的去学习,去进步,留有孩子们思考的空间,那么我相信,静待花开,清风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