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之好汉 2017
记得是读初中时,各路的演义、评书熟悉了不少,有同伴问最喜欢哪个,毫不犹豫地回答“隋唐”,同伴深有同感。演义的特点是不讲史实,不讲逻辑,只讲究好看,让人喜欢,所以宋江能平定辽国,杨门女将能平定西夏,岳家军能攻克黄龙府。对于尚不懂历史的人来说,没法不入迷。隋唐的故事比说岳更丰富,比三国更能扯,比残唐更靠谱,所以吸引力更大,人物形象也更成功。
古代关于隋唐的小说除了如今熟悉的《隋唐演义》、《说唐》系列、《隋史遗文》,还有《隋唐两朝志传》、《唐书志传》、《大唐秦王词话》、《隋炀帝艳史》、《粉妆楼》等,还有《隋唐嘉话》、《大唐新语》、《唐语林》等笔记小说,近代有《隋宫两朝演义》等衍生品,现代各个版本的评书更是层出不穷。演义的世界已经抛开了隋唐正史,基本是以《说唐》为依据的版本。
隋唐十八条好汉的说法不一,仅是比较流行的就有好几种,还有人物不同的四猛十三杰等说法,还有很生僻的衍生品“四绝”、“老辈、野辈、小辈十三条好汉”等。没有权威的定论,一般以十八条好汉的排法更多点儿吧。通常第一到第九争议不大,秦琼和单雄信排在最后也算一致,有的说分列十七、十八,有的说是并列十七。
第一条好汉:李玄霸。
演义——据说为了避康熙讳在评书里改名为李元霸,使雷鼓瓮金锤,长得瘦小,尖嘴猴腮。最逆天的情节是四明山一阵把众反王的一百八十万人马杀剩六十多万,(有句俗话:吃铁丝拉笊篱——真敢编!)玄霸的武力凌驾众英雄之上,打第二名手到擒来,演义的性质就是这样,排名哪怕只差一位,武力也是天地之别。说唐里玄霸被天雷打死,评书里是在战场上单挑老将鱼俱罗,被其用“春秋刀法”所杀。
史实——确是李渊四子之一,但十六岁就死了,没有事迹。等于是虚构人物。
第二条好汉:宇文成都,虚构人物。
演义——使凤翅镏金镗,同时力战四、五、六不落下风,略强于第三,但在第一条好汉面前毫无还手之力。
第三条好汉:裴元庆
演义——年仅十几岁,使一对八楞梅花亮银锤,征瓦岗时投降。伐五关时武力完爆新文礼,却中了诱敌之计被烧死在庆坠山。演义里常有用地名做预兆的桥段,如“鱼入罾口”、“段谷”之类,但是“庆坠山”、“断密涧”之类的名字起得实在太生硬。
史实——公认其原型为名将裴行俨,确是裴仁基之子,号“万人敌”,随父降瓦岗,成为李密的重要突将。李密被王世充击破,父子被俘投降,受到忌惮,于是密谋叛乱,事泄被诛三族。
但其弟裴行俭没有遇难,贞观年间先考中了明经科,后来得到大将军苏定方亲传兵法谋略。高宗立武事件中被牵连,贬为西州都督府长史。不料这却造就了大唐一代名将。裴行俭文武双全,纵横西域,从未败过,代表着大唐文人用兵的最高水准,并为大唐培养了王方翼、程务挺等诸多名将。也因为最早被逐出京城,幸运地逃过了之后接二连三血腥的大清洗。
第四条好汉:雄阔海,虚构人物
演义——占山为王的寨主,出场不多,只有寥寥几次。打老虎结识伍云召;酣战伍天锡;合斗宇文成都;助高坛晟起兵;抱病力托千斤闸。这个第四条好汉的名号属于摊派的,除了力气大,没有过硬的事迹,但评书就是这样,没办法认真,《残唐五代演义》更生硬,更离谱。
评书里还有长安的灯会上拿铁弓挑衅,秦琼只拉开一半,后来被宇文成都拉断的桥段。还有的说单雄信结连绿林,雄阔海不理会,扬言拉开这张铁臂刚弦弓再说,单雄信就要去,徐茂公说不差他一个,不用理他。评书里的做人和做事通常都没有正常逻辑,人格分裂,大事小事分不清楚,没法去说它。
第五条好汉:伍云召,虚构人物
演义——伍云召的形象比较成功,有些类似于赵云,形象好,武力强,又有统帅能力。跻身第五之位名副其实。可惜南阳大战之后便蛰伏河北,然后出场参加比武大会便死了,始终没有展现的舞台。毕竟不是演义里的主线人物。说唐中死于高丽大将左雄的“没尾驹”,评书里是与刘黑闼比武时被杀。评书没有好汉武力排名,名将往往意外地死在看起来不厉害的将领之手,如李元霸,伍云召,伍天锡,还有裴元庆。
第六条好汉:伍天锡,虚构人物
演义——有种说法是伍氏兄弟的武艺都是伍建章所传,分别学了枪法和刀法,一个当了总兵,一个落草为寇……(不知是哪个版本的演义,真想看看怎么把它说圆的……)主流演义里伍天锡其实都是和雄阔海一同出场,支线人物,伍云召的堂弟,沱罗寨主,使混金镗,被李元霸打死。评书里扬州比武时被苏定方射死。死法在别的书里还有其它的设计,不重要。
第七条好汉:罗成,虚构人物
演义——罗艺是真实人物,其他的罗家人都是虚构,和秦琼也没有亲戚。演义里罗成的武力虽然只排第七,戏份却很重,而且基本避开了前六个,于是所向披靡,威风八面。演义里给罗成加成了狭隘的性格,与秦琼互传武艺时瞒了“回马枪”,最后应誓而死。(秦琼也瞒了“杀手锏”,也应了誓,但好像没有什么惩罚性……)此外还有罗成和单雄信呕气的桥段,遇事心里打小算盘的描写,总之是很鸡贼的样子。
史实——本来罗成的原型是罗士信,后来逐渐分为二人。罗士信原与秦琼一起,先是张须陀部下勇将,张须陀死后归属裴仁基,随之投降李密,被王世充击破后投降,后来临阵叛投李世民。演义里罗士信是个力气大的傻子,绰号“今世孟贲”,套路性的角色,史实上则是青年勇将,与刘黑闼作战中城陷被俘,不屈而死。
第八条好汉:杨林,虚构人物
演义——也属于套路性的人物,反方BOSS级的性质。演义里是靠山王,使一对囚龙棒,定性是一贯的套路:忠实的反面人物;有谋略但不是顶级;武力强但也不是顶级。给英雄做陪衬,给英雄事迹搭架子,结局注定令人同情但毫无办法。
第九条好汉:魏文通,虚构人物
演义——号称“花刀帅”,武力很强,命运却悲悲惨惨戚戚,被敌人捉弄,被上司呵斥,办事情总是磕磕绊绊。各版本里死法不同,共同点是全都死得窝窝囊囊,毫无一流勇将的风范。
演义里还有个弟弟“神刀将”魏文昇,接替了潼关大帅的职位,但也不出彩,貌似是接班出糗的戏份。史实上确有隋将卫文升,与演义故事无关。
第十七条好汉:秦琼
演义——秦琼的故事耳熟能详,名将之后,自幼国破家亡,继承了一身好武艺,无须实战训练便可纵横天下;成年便在小县城的衙门当差,却在江湖上树立了仗义疏财的巨大名望,不知哪里来的资本;在黑白两道都交游广阔,却因为一次出差沦落到当锏卖马、差点儿潦倒而死的地步,生存能力十分可疑;倒霉地惹了人命官司,却恢复了富二代身份,然后……继续在小衙门当差……然后糊里糊涂跟人造了反,变身为统兵作战的勇将+统帅,所有打不赢的敌人原来都是朋友,终于统领大军建功立业,留名凌烟阁。
这真是Bug一样的剧情。秦琼自幼落魄,武艺据说是父亲传给家人,家人再传给秦琼,那么这位家人武艺应该不差,但完全没有存在感。秦琼先使用家传的瓦楞金装锏,在北平跟罗成学了罗家枪法,除了“回马枪”全套都学了,此后一直用枪。先从杨林那儿拿到父亲的虎头錾金枪,虎牢关枪折马死之后换装尚师徒的吸水提炉枪和虎类豹。罗成只在杀杨林时用过一次回马枪,其它的枪法足够占据第七条好汉之位。罗成学了锏法但从没用过,秦琼两套武艺都用,排名却垫底,这种逻辑也够Bug。扬州比武大会上,伍云召被左雄杀死,是“没尾驹”的古怪,与武力无关,但秦琼被雷大鹏部将金德明击败,却无法用排名解释。
演义里瓦岗英雄们没有战败,而是李密做事太不像话,于是纷纷散去。秦琼等人先在洛阳闲住,被王世充、单雄信笼络不成,偷偷溜到李世民那边当了将帅。
史实——秦琼确实算是官宦之后,但父祖一直安稳无事,在州县做些小官。秦琼先在来护儿部下当兵,参加了隋军第二次攻打辽东的战役。后跟随张须陀,凭着骁勇成名。张须陀死后率残部归附裴仁基,随之投降李密,立即与程咬金等充任精锐骑兵统领“四骠骑”之职。精锐骑兵数量只有八千,却是李密军的基本力量。每一国家与势力的军队无论多庞大,关键都在于有数的几支精锐部队,如所谓“五大主力”,击败这些主力,战争就等于基本结束。李密军之败,原因一是精锐骑兵在与宇文化及的骁果部队作战时损失过大,致使侦骑不足,未能及时应对王世充的袭击,二是邴元真反叛,三是外骑将单雄信按兵未动。李密败后秦琼等人皆归降王世充,后来临阵奔投唐军。李世民作战的习惯是先率身边一支精锐的小部队把敌阵冲穿一遍,秦琼、尉迟恭等人就是一起出生入死的亲将。秦琼不是帅才,是冲阵的勇将,“万人之中,人马辟易”,立功受赏无数,也参与了玄武门事件。贞观年间秦琼因身体状况不佳,再未征战,官爵在二十四功臣中相对不高,毕竟秦琼只是一介武夫而已。
秦琼并不使锏,用的真是一条长枪,比普通的枪更长,更重。演义里的虎头錾金枪记得是五十多斤,和李元霸、裴元庆级别不值一提,但史实上秦琼的重枪很了不得。史载,秦琼的作战特点是纵马冲刺,眼中只有枪,横扫突刺,直入敌阵,以攻为守,只攻不守。经常一番冲突,杀敌一片,自己也是遍体皆伤。
第十八条好汉:单雄信
演义——演义里单雄信的特点比较鲜明,能力不算顶级,却能把整个绿林传檄而定,连出手都不用,其实如果出手的话恐怕反而做不到……能成为绿林话事人基本只凭着为人豪爽,重义气,组织能力强。瓦岗系的班底以单雄信的绿林系为主,内政有魏征,谋略有徐茂公,虽没有顶级武将,但占据了主要群体。但是单雄信却自然地失去了领导地位,变成了普通武将之一。此后单雄信执着于一份义气,先和罗成闹别扭,后与李世民势不两立。被王世充高官厚禄加上亲妹妹拉拢,成为洛阳独撑局面的武将,虽然武力处于秦琼、罗成、尉迟恭之下,但靠着脸面勉强垂而不死。王世充拉来五龙助阵,单雄信知道脸面不在,肯定撑不住,但也没吭声。战败被俘之后什么情分都不讲,李世民跪下都没有用,一心求死。最后秦琼、徐茂公割股啖肉,怀念这位有情有义的大哥。
史实——史料中明确记载单雄信是优秀的骑将,“单雄信幼时,学堂前植一枣树。年至十八,伐为枪。长丈七尺,拱围不合,刃重七十斤,号为寒骨白。”这大概是“金顶枣阳槊”的来历,马槊也是众英雄里少见的符合史实的兵器。单雄信和所谓绿林总瓢把子肯定没什么关系,翟让、徐世勣和单雄信是瓦岗初期三领袖,优势互补,合作良好。李密加盟后逐渐壮大了自己的派系,翟让先把权力渐渐地让渡给李密,但后来这种名实不符的状态必然地产生了副作用。李密缺乏宋江搞掉晁盖那种谋略,很不明智地设局诱杀了翟让,事发时徐世勣也被砍伤,而单雄信立即跪地求饶。李密本来只针对翟让一人,无意扩大杀戮范围,对徐、单都尽力笼络,委以重任。徐世勣在李密兵败后坚守黎阳,保持忠心,直到李密身死,才洒泪降唐。单雄信与程咬金分掌外、内马军,王世充总攻李密时,形势危急,单雄信坐观不救,其心态颇为微妙,大概与当初那一跪不无关系吧。
归降王世充后单雄信官至大将军。秦琼、程咬金阵前叛走,裴仁基被杀后罗士信也叛走,他们都没有理会单雄信,原因正是李密之败有单雄信的关系,瓦岗旧将除了徐世勣都对单雄信产生排斥。单雄信本也有意投唐,见此情形只好继续留在洛阳。史实上单雄信没有和李家有杀兄之仇,也没有一心想杀李世民,《旧唐书》讲反而放过李世民:“太宗围逼东都,雄信出军拒战,援枪而至,几及太宗,徐喝止之,曰:‘此秦王也’。雄信惶惧,遂退,太宗由是获免。”尉迟恭御园救主的故事史料也有记载,不过地方是洛阳北部的邙山,单雄信攻击只带了一支小部队的李世民,被尉迟恭击落马下。后来王世充兵败,率领单雄信等全体将士已归降,倒是李世民执意要杀单雄信。单雄信并不愿死,还抱怨徐世勣求情不成。有种说法是李世民记恨几乎被杀的事,其实未必如此,史载单雄信“轻于去就”,大概才是真正的原因。而且唐军中的瓦岗系对单雄信相当排斥,留他在军中多半会成为不安定的因素。
其他的好汉,在不同版本的排行榜里说法不一,基本都是虚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