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下午,我约高同学抽空一起收拾家。我擦着橱柜,他清洗油烟机,空气里弥漫着音乐。
很快,太阳落到楼后了,夜色开始朦胧。干活儿干累了,我们瘫倒在沙发上,歇了一会,竟不想再动了。
“给你个机会请我吃点儿什么吧?正好小年。”高同学疲惫地提议。
“好啊,去吃大餐,犒劳一下累了一下午的自己。”我热烈响应。
我换好衣服后,将乱七八糟的厨房抛在脑后,下楼去。
“想想吃什么吧?”高同学提醒我。
路两旁的树上张灯结彩,烟花此起彼伏的漾开,年近了。
“吃披萨吧。”我几乎想都没想。
“你确定你不是为我点的吧?”他知道自己爱吃披萨,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原本不怎么喜欢的我竟也有些爱上那样的味道了。
“想的美,最主要的是我想吃。”我不愿直接承认这被一眼看穿的心思。
我们径直去了必胜客。点了海鲜披萨,海鲜焗饭,拼盘,酥皮奶油蛤蜊汤。
菜上的很慢,几乎是吃完一道还得等着。等的间隙,高同学突然建议:“以后咱俩一起去发现美食吧。平时在外吃的那些个饭也没少花钱,还都是些普通菜,与其这样,倒不如多花点时间去寻找美食,不也是人生一大乐趣吗,这正是咱俩该做的事儿。”
是啊,想想那些在外应酬或自己吃饭的日子,大都是些个庸常菜品,不是火锅干锅,就是炒菜炖鱼,再不济就是各种拉面刀削面小面麻辣烫米线,当然,这些也都是我们生活里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不是不够美味,只是离美食总是差了那么一些火候。
“一起发现美食,”光是听着就觉得满是情趣了。
试想一下,两个人在某些闲暇的时光里,在早春枝头抽出新绿的某个午后,寻一间素朴淡雅的咖啡馆,找一个安静的角落,点两杯咖啡,再来一盘最新推出的刚出炉的甜点,有一搭没一搭地随意聊着,轻易就忘了时间。或者在夏日凉风习习的夜晚,找一两道祛暑的特色菜,就着最新鲜诱人的果汁,听清风徐来。亦或在秋日天高云淡时,觅一处飘着淡淡粥香的店,在一碗从未喝过的养生粥里熨贴时光。甚或于深冬的雪后,踩着咯吱作响的积雪,寻遍大街小巷,只为那酸酸甜甜的手做糖葫芦。
对于美食,我浅显的理解是,不需要多么高大上,需要的是一颗善于发现的心,只要是让自己觉得满足,有一种前所未有的体验,哪怕是老菜新作,味蕾喜欢就好。它不一定在奢华高雅的大酒店,寻常巷陌里也会有惊艳。
寻找美食是继我们一起读书,一起旅行之后的第三个共同的情趣和想法。
不怎么忙时,我们就相约一起去图书馆,他看他的人物传记类,我看我的名著,常常一呆就是一上午,中午闭馆时,我们就一起去附近的饭馆吃饭,吃过后有时会去紧邻的公园散步,享受一段迟慢的时光。等下午开馆时,继续沉浸在各自迷醉的世界里。
在路上是一种态度,不管是读书还是旅行。
只要有时间,我们总是喜欢将自己交给大自然,交给古墓般清凉的山谷,交给漫山遍野的花香和草香,交给花正艳的草原,交给有着会唱歌的沙子的沙漠,交给可以带走所有心思的大海,交给泛着人文气息的小镇,交给……
双脚除了可以丈量眼前的苟且,也可以丈量诗和远方。
当我们并肩于路上时,不管是追求灵魂的抱负和精神的成长,还是享受沿途的风景和目的地的欣喜,我们已然经历了一种共通的东西,它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一起。一起感受,一起经历,一起进退,一起参与,一起经营。
世界上不是有一句最动听的话吗?最重要的不是我爱你,而是在一起。我觉得在一起之后,比在一起更重要的是一起,一起做两个人都喜欢的事情,一起培养并践行共同的情趣。
一起有相同情趣的两个人,关系会更紧密,更牢固,那些情趣,肤浅也好,有范儿也罢,只要是两个人都喜欢,都愿意用心去做,做的过程就会让两个人心贴的更近,步调更加一致,生活里的兵荒马乱也会更少,更有力量去抵抗那些风风雨雨,一起走的路,也会更远,更好,更长久,更平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