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从何时起,开始爱上了骑行。
我想,应该和童年有关系。小的时候,看到别人骑自行车,就特别的羡慕。
家里那时候比较穷,父母也不会什么手艺,靠种两亩薄田养家糊口。
突然有一天,我放学回家,看见院子里停了一辆旧的自行车,我高兴坏了,赶紧骑上蹬了几圈。骑着还不错,就是稍微沉了一点,链条有些生锈了。
我问母亲自行车从哪儿来的?母亲告诉你说,父亲去他姑家走亲戚,看见人家墙角放了一辆旧自行车,就推了回来。推回来的时候,链条都断了。不知道父亲怎么修理的,竟然奇迹般的修好了。说实话,就在某一个时候,还是挺佩服父亲的,比如,他修好自行车的那一刻。
这辆旧自行车,曾经是我童年最大的快乐。好像没几年,这辆旧自行车就光荣的下了岗,如今早已不知去向!
初中毕了业,就跟着同村的小伙伴去了外地打工。一直好多年,每天都是两点一线。干腻了,也干够了。在外漂泊的日子,特别的想家。
去年,我回到了郑州,离故乡不远的地方。感觉,一切都是那么的亲切美好。
由于工作的关系,有一段特别的闲,偶尔翻翻书,也感觉特别无聊。
有一句话叫做,身体和灵魂,总有一个要在路上。
于是,我在一个单车店里买了一辆二手单车,180块钱,挺便宜的,蹬起来也特别轻,特别省劲。
郑州,对于我来说是一座完全陌生的城市。东南西北,有时候还分不太清。
打开高德地图,搜了一下周边,荥阳有几个公园,正好是我想去的地方。还好,距离都不算太远。也就几十里地。
从小比较喜欢唐诗宋词元曲,听别人说,荥阳有刘禹锡公园和李商隐公园。
刘禹锡和李商隐,都是高产诗人,留下来了好多有名的诗句。刘禹锡的“陋室铭”应该都不陌生,上学的时候,还要求背诵,“何陋之有”,还有“游玄都观,再游玄都观”;李商隐的“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我决定,去瞻仰一下他们的足迹。
于是乎,第二天欣然向往。
早上六点起床,洗漱吃饭,骑行两个小时,到达刘禹锡公园,简单转了一圈,公园里有很多刘禹锡的介绍,几乎每块石头上都刻着他的诗句,有刘禹锡石像,还有刘禹锡墓。有个小竹屋,门上写着“陋室”。此陋室,非陋室铭中的陋室,陋室铭,不一定是在这里写的,可能是后人为了应景,新盖的竹屋。
挨着刘禹锡公园,就是植物园,进去转了一圈。各种莫名的花草,都是竞相开放。旁边是大海寺,有部电视剧叫“新四大名捕”,就是在大海寺里拍的。进去烧了香拜了佛,匆匆启程下一个景点。
骑行大概半小时左右,就到了李商隐公园。三十五六度,一点风都没有,跑了半天,又饿又渴又困。
公园门口吃了一碗凉皮,喝了一大瓶绿茶,找了一个凉阴地,正好有一个长椅,靠着眯了一个小时左右。
睡醒了以后,感觉神清气爽,公园门口的墙上,刻的就是李商隐的“锦瑟”,门口往里走几步,是一根铁制的大毛笔,游客可以坐上拍照,孩童也可以坐上嬉戏。挨着的还有他的石像。往里走,和刘禹锡公园差不多,也是石刻他的诗,公园中间有个大石头,是犀牛的形状,刻的也是“锦瑟”,旁边还有一只雕的凤凰。“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凤凰,犀牛,都是诗句里提到的。
继续往里走,是一道屏风,不过是镂空的,刻的是“登乐游原”的全诗。“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继续往里走,有好几个凉亭,凉亭的柱子上,刻的全部都是诗句。
天突然阴了起来,起风了,没一会,竟然下起了零星小雨。
赶紧收拾东西,启程回家。
今天的荥阳之行,真的是收获满满,期待下一次荥阳的行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