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没有烟瘾、酒瘾或者是网瘾,但,我却有书瘾。奇特的是,这种书瘾,我不但戒不掉,而且,也从来都不想戒。
儿时那段最童真的时代,是我读书最少的年代。而且,儿时读过的那么几本书,现在的记忆也只是模糊。只是隐隐约约的记得自己读过蜘蛛和老鼠都会说话的书,那个蜘蛛的名字好像是夏洛克,我便真以为蜘蛛和老鼠都会说话,只是我听不懂;爱丽丝做了一个梦,就掉进了一个奇境,以至于我常常希望自己做梦;鲁滨逊在荒岛上漂泊了六七个年头,最后致富还乡,让年幼的我升起了一种探险的冲动……
儿时读的书是太过单薄了啊!可是它们却激起了我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那时的我,还读不懂它们深刻的含义,只是简简单单的喜欢书里别样的世界:小猪会说话、老鼠爱偷食面包和香肠、远方有一片我从未见过的海洋……
在不知不觉中,我渐渐的爱上了读书这一个有趣的游戏。
初中是我的最为青涩的时光。当时,因为外貌,我总是会被一些男生嘲笑。每次下课以后,看着其他同学又蹦又跳有说有笑地出去,我总爱默默低着头,待在教室里。出去的时候,也爱避着人,喜欢一个人飞快地走。即便这样,还是会不可避免的遇到一些男生。当他们看到我时,便把身子一缩,肩膀一耸,仿佛是见鬼了一样。然后鄙夷地笑着说:“哎呀!这不是人妖么!吓死我了!”
我没有勇气去为自己辩驳或者和嘲笑我的人对骂,总爱跑到小竹林里偷偷的哭。我想不开,这个世界上是不是不会有人喜欢我了?然后,电视上出现的自杀方式竟涌现在我的脑海里:跳楼、撞墙和上吊。幸运的是,这种念头只是一闪。还好我怕疼,不然,或许,现在我也不会写下今天的这一篇文章了。
残酷的现实让我渴望逃离,去另外一个世界。于是,我攒微薄的零花钱钱买书。喜欢自己是一条鱼,在书海里徜徉,还时不时调皮地吐几个泡泡。雨果把奇丑的卡西莫多介绍给我,让我目睹又哑又聋的他的悲剧。人性的善良、美好与邪恶在《巴黎圣母院》里展现得淋漓尽致!曹文轩画了一座座古朴的草房子,那里住着一个叫做桑桑的小男孩。桑桑病了,我情不自禁得哭了,桑桑相安无事了,我便乐开了花。
说实话,初中读的那些书都没有能改变我的自卑。但是却给了当时痛苦彷徨的我一个精神的避难所和净土。
高中是我学业最紧张的一段时期,但是我还是会想方设法挤出时间去读书。那个时候,外貌,仍旧是我常做的恶梦。可是,自己的心境却在慢慢的变得开阔。司马迁说:“孔子生而首上圩顶”,想必也是个奇丑的人,但是孔子却成了中国的至圣。于是我常常安慰自己:我长得这么丑,是不是也注定我这一生会很不平凡呢?高中时代的我,涉猎要比以前广得多。我不单读小说,也读名家的散文集和诗集。在书里,我偶遇了三毛,仿佛我在和她一起流浪撒哈拉。我惊诧于异域的传奇和她与荷西感人至深的夫妻情谊;我认识了高傲却情痴的张爱玲;邂逅了东坡、海子、顾城、徐志摩和普希金,常常按捺不住地为他们灵动的诗句拍案叫绝;我读林徽因读陆小曼的传,感受她们一生的传奇。多半时候,我读偶像鲁迅的作品 总能在书中看到他那忧郁深沉、几近绝望而又满怀希望的眼睛。后来 读了萧红写的鲁迅回忆录,才渐渐发现了偶像平易近人和严谨的一面。
读书,是一场精神的终生旅行。通过路遥《平凡的世界》,我去了陕西游一圈;湘西一行, 是沈从文先生帮我导的游;余秋雨带我去欣赏各地名胜古迹,有宁古塔有敦煌莫高窟还有赤壁。读张晓风的散文,慢慢学会感恩;读列夫·托尔斯泰的《复活》和《安娜·卡列尼娜》,我体会到了俄罗斯民族的极端和人性的复杂包括他们特有的宗教式的忏悔;司汤达《红与黑》里的于连由慢慢堕落到最后被送上斩头台的故事,让我明白我们不能为了追逐功名利益而不择手段。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米兰·昆德拉的《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这本书,我读了三遍,才读懂那么一点点。伊始,作者在书中对性爱的大胆描写让我接受不了而把它扔在一边,后来又由于书中对战争的索然无味的描写过于冗长,这本书,要读下去也只是不能够,最后,终于耐着性子把它读完了。你瞧,有的好书,想和我交朋友还真是害羞呢!生命的轻或重,我现在也无法抉择,但我知道我要我的生命的独特和无法替代的存在!川端康成的小说比较强调自我,普希金的诗歌更偏向于普世价值,我喜欢诗佛“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幽幽袅袅的禅意。
我到现在也不敢肯定地说:读书让我不再自卑。我坦率的面对自己的内心深处 ,我知道自卑还压抑地躲在那里。但我敢肯定的是:读书一定会改变我的气质,让我渐渐蜕变成自己想要的模样、变得更加的与众不同。最重要的是,读书可以让我的思想不总是被别人主宰,不总是人云亦云。
十分欣赏郁达夫的那句“吾生十五无他嗜,只爱兰台史令书。”我每读完一本好书的那种奇妙感觉 ,就仿佛当早春天气,喝醉了几十年的陈酿醇酒。可是又怎么办呢?这份深深的书瘾,我此生不想去戒!
作者简介:常州在校中文系大一学生一枚,笔名裸漫,原名宋冬雪。乐于寻找有趣的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