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baby boom和二胎开放的大背景下。儿童启蒙成为了一个越来越高频的日用词汇。但听的多是一回事,真的认识又是一回事了。事实上,对于什么是启蒙,我完全答不上所以然,只对一些细枝末节一知半解。
眼看着孩子马上就要三岁了,对知识的索求和对世界的理解都在以惊人的速度增长。恰逢之前一直很喜欢的大J在网络平台上开设了她的育儿启蒙课。我知道她因为女儿小D早产并且颅内大出血,所以会定期和育儿专家接洽,学习全方位的育儿知识,并且小D在后来的测试中发展良好,让专家们感到很惊叹!有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大J的课不会错。出于这份认知,我决定报名,并将我所学到的内容记录在这里。也算是一个自我检查。
这门课程持续3个半月,一共18节课。目前已经进行到第7节。
有趣的是,虽然是“儿童启蒙课”,但实际上很多要求都是针对父母而做的。比如父母的社交语言,比如父母要对右脑投其所好,比如父母要提醒自己区分表演性记忆和即兴创作表演……等等。
我想起我看的知名节目《超级育儿师》和猫咪界的超级育儿师——discovery《管教恶猫》(my cat from hell),这些节目里都以“改善儿童行为”、“改善猫咪行为”为目标,但是整个节目过程里,被改造的反而都是父母/猫咪监护人。而一旦父母/监护人的行为改变了,哪怕只有一周的时间,孩子/猫的行为立刻出现巨大变化。
我们都知道,一个习惯的形成需要21天。其实这句话没说清楚,真正需要的时间是连续21天不间断。如果中间间断了就从头再来坚持21天。所以平均下来,一个人形成一个习惯的时间是100天。相比之下,7天的行为改变简直微不足道。何况,每一个新习惯的开始,都会是一个笨拙、遗漏、反复失败的过程。
但即使是这样一个微不足道,笨拙的行为改善,都能让父母们之前数次崩溃的问题得到缓解,能看见孩子的行为产生可见的改变。
这说明,一切问题的钥匙都在我们自己身上。
我们以为改变问题需要的一切外部支援——老公的支持、经济条件的支持、时间的支持、专业人士的帮助实际上可能都没有那么重要。
亲爱的,外面没有别人,只有你自己。
或许我们缺乏的,只是肚子承担一切的勇气,和正确的方式而已。
而大J的这门启蒙课,正是传递育儿、启蒙的正确方式。
大J对启蒙做了一个很有趣的定义:启蒙就是给房子做装修。
她将孩子的大脑比喻为一个毛坯房子。有楼上楼下和左右两边,就好像我们的左脑右脑和上脑皮质于下脑边缘系统。根据儿童发展心理学和脑科学,孩子们目前的大脑都处于下脑发达右脑偏好,左脑和上脑几乎没有发展的阶段。所以父母的启蒙目的在于,让孩子们尽可能的多用用上脑,多用用左脑。毕竟用进废退,只要多使用就能更发达。
这就如同装修一样,让一个左右不通,上下不通的房子在装修后更加均匀通透。
孩子们的大脑就像是一个毛坯房。
有左厢房右厢房,楼上和楼下。是一栋连体别墅。
其中二楼基本是荒芜的,甚至连通往一楼的楼梯都是破的,走在楼梯上随时都有可能踏空。
房子的一楼比较完善,能住人,只是比较简单。 你能看见一楼里,有房子本身的户型局限,比如课厅比较小,采光比较一般。
一楼的左右厢房有着完全相反的风格。左厢房是科学家的工作室,有紧密仪器,有科学道理,讲证据,讲事实,逻辑清晰。但明显左厢房的动线不够通畅,通往客厅的道路不好走,使用的少。
相反,右厢房是艺术家的工作棚,紧挨着客厅,用的多。整个工作棚全是彩色碰撞,都是情绪的表达,除了开不开心,有不有趣,是否动人之外什么都不管。不管道理,不管逻辑,不管事实。只讲自己的主观感觉。高兴了挥洒颜料,不高兴了乱扔画笔踢罐子。哪个你都管不住。
现在,你希望装修一下这栋别墅,让它上下相通,左右发展均匀。既表达情绪,也能讲道理。既有一楼(边缘系统)也有完善的二楼(脑皮质掌管的自律、共情)。
同时通过设计技巧——比如铺设镜子墙——从视觉上掩盖一下客厅太小,采光不好这种“天生的不足”。或者将这种不足带来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
当然,你明确的知道你只是装修。装修能改善,但不能根本改变。你不能妄想自己装修一下,房子就能从郊区小别墅变成美国白宫。这就是启蒙——你能通过引导让孩子发挥他的潜在优势,而不是完全无视他本身的配置,成为十项全能的超人。
现在,我们了解了启蒙的目标,是让孩子左右脑均衡发展,触动发展更多上脑皮质。
但是有的妈妈可能会说,我知道的呀,我也很努力和他讲道理。但是讲道理都没用,不是耍泼就是笑嘻嘻的继续使坏。不揍一顿根本不知道收敛!
所以,在第二节课里,大J针对“如何说孩子才会听”介绍了几个方法:
1接纳情绪、限制不良行为——情绪我理解,行为不可以,但可以用另一个行为来表达。
我知道你想把积木搭得高高的,但是做不到。所以你生气了。来,我们抱抱。
你知道吗,生气的时候丢积木是不行的,但是你可以来找妈妈抱抱。如果你还生气,我们也可以来画画。我们画一个积木被扔出去了——咻——掉到这里了。
2用陈述句描述问题,对事不对人。告诉孩子为什么……邀请一起解决问题。
陈述句和问句使用对比:
我看见你的笔把颜料滴到地上了。/ 你怎么又把颜料滴到到地上了?说了多少遍就是不听!
我想,我不希望地上洒满了颜料的样子 。(平静)/你看这个地板像什么样子?你这孩子怎么这样呢?
邀请解决:
宝贝,颜料干在地上会很难擦的。你下次可以先把笔放在这里,再去做别的。
来,我们现在拿抹布一起擦掉好吗?你愿意帮我吗?
3用“内心os”代替包办。邀请开动脑筋。
当孩子搭积木搭反了窗户、 当孩子拼图拼错了图片还拼命往里按。眼看就要生气了。你会不会急着告诉他“你看这里,是放这里的。”或者“我来帮你。”
但是这种打断孩子并不需要。他们需要的是你告诉他他现在的情绪、思路、和行为叫什么。所以我们要当他的内心os,而不是当他的通关秘籍——点一下秘籍,直接指点迷津,孩子不需要动脑。
什么是内心os呢?os原文“Overlapping Sound ”的缩写 就像漫画中人物头上冒框框出来的内容,是人物所想但又没有说出来的话。所以当孩子遇到困境的时候,你可以假装自己是台没有感情和思想的摄像机,只要描述你看见的内容就好:我看见你的窗户开口的样子是弧形朝下的。我看见你在这里拼这块图好几次都没按进去。
准确表达内心所想后,下一步,邀请他换一个角度想“为什么会这样呢?难道是要换一个方向吗?难道是要换一块试试?”
补充:内心OS一个更深的层次,是表达出对方“自己都没发现”的真心话。
关于这一点,我在上一次的文章里以《植物大战僵尸》的开发故事作为例子,解释了一个玩家表示橄榄球员僵尸让他很害怕。然后游戏制作人员从“是不是长得太可怕”转移到“是不是速度太快了所以害怕”的解读过程。在这个例子里,那个玩家想表示“速度太快了,我很焦虑,害怕应付不来。”但他自己没法清晰表达,所以只会重复“橄榄球员很可怕”。而我们的孩子们也存在类似的问题。很多时候他的语言表述不够精准,需要父母去猜测和实验。并准确说出来。
4打通全感官
即我们常说的感统。在描述绘本的苹果时,听、看、复述。是三个感官。拿一个苹果给孩子摸摸、闻一下,是同时运用了5个感官。
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行为是可以尽可能同时开启多个感官的。
5有趣比有用重要
对孩子来说。有用不是一个理由。
所以父母如果希望孩子能注意到一件事或者开始一个活动。最好能以有趣为中心调动起来。在玩的过程中学习。而不是被按在一个固定的座位上,根据指令机械的学习。
我曾经遇到有父母,因为觉得孩子学画画没用。而拼命的打压她绘画的积极性。并且绝对不允许她画画。
可是试想一下,在比尔盖茨15岁接触电脑并且很感兴趣的时候,如果他的父母阻止他继续研究电脑程序。比尔盖茨的成就也许不会如现在这般高。
所以换个角度说,一个有趣的东西,虽然当下看起来没有什么用处。但你的孩子在它身上发现的闪光点。会对他一辈子都有用。
附录:
启蒙的真正含义:
让潜能最大开发
允许个体差异
寻求大脑内部协作最优
引导孩子自我管理和维持系统最佳运转
思考
身为父母,我们自己的大脑户型图是什么样的 ?我们更擅长左脑?右脑?上脑和下脑呢?
你的孩子大脑户型图是什么样的?你有生活中的例子说明吗?什么事件反映他右脑偏好?什么事情反映他上脑还不足?事件回忆越详细越生动越好。
这一节内容里,哪些内容改变了你之前的观点呢?那些内容是你之前已知观点的补充?
下节内容:儿童语言启蒙
语言启蒙是不是只有发音吐字和词汇积累?
除此之外,你可知道社交语言、理解能力才是语言启蒙最重要的基础?
语言启蒙是从孩子会说话才开始吗?还是出生后就可以开始了?
下一次的文中,我们就来说说这些问题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