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圈,只要使用互联网的人都听说过这东西,说起这东西,脑子里不由自主的浮现各种美食、风景、自拍等等,这都是朋友圈里好友们习惯于“晒”的东西,中国人如此,老外也亦然。老外Facebook、Twitter上“晒”的那些东西也是咱们中国人也在晒的,就像《港囧》里一句很有名的台词说的一样,“你们每天在朋友圈里秀恩爱晒幸福,各种美食心灵鸡汤宗教文化,我每天累的像狗一样,回到家还要给你们点赞。”的确,朋友圈从某种层面体现了一个人的生活轨迹,如果我们拉大时间的尺度,就会发现朋友圈里总是这些东西,人们日复一日地晒着吃的、用的和玩的,似乎还乐此不疲。
旅游的时候到了一个景点,总有人喜欢拿着手机或者相机,为了抢占一个拍照的好地方而费尽心思,说到底还是为了拍照发朋友圈,不知不觉中,朋友圈也成了人们炫耀自己的一个工具。曾经我到一个县城,一家星巴克刚刚落户这个县城,我发现里面有不少人在拍星巴克的杯子,以此炫耀自己来过星巴克,还喝过咖啡,我并非“道德绑架”,只是说这种炫耀的方式委实出格了一点,其实自古以来就有“富贵不还乡如锦衣夜行”的说法,“炫耀”也算是劣根性之一,随着科技的发展,朋友圈里的“晒”、“秀”不过也是炫耀的变形。
虽然朋友圈处处充斥着“晒”、“秀”,但是跳出来看,朋友圈的出现,不仅影响了年轻人,更是影响了中年人甚至老年人。像“微信”、“腾讯QQ”、“微博”似乎是新出现的玩意儿,但是随着“人手一部智能手机”时代的来临,我们发现这些社交软件也并不是年轻人的专利,餐馆里拿着手机拍照发朋友圈的人还往往是中年人,在我们以往的经验中,人过了不惑之年就会“顽固”、“古板”、“抵制新鲜事物”。朋友圈似乎改变了“人往往年龄越大越不容易接受新鲜事物”这条定律,有时朋友圈里面传的大事件往往都是我爸妈比我先看到,从这个方面来说,朋友圈的出现也使人们有了更多接受新事物的机会,加快了信息传播的速度。
我以前看到网络上很多批判社交软件的文章,对朋友圈一类的东西口诛笔伐,虽然也指出了这类社交平台的缺点,但是秉着“存在即合理”的观点,社交平台的确在信息时代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作为年轻人,大学生,不仅是社交平台,对于任何事物,要用理性的眼光去看。现在有一个词叫“跟风”,即受了某种鲜明的观点影响,容易“一边倒”,年轻人有一腔热血固然是好事,但是没有冷静理性的思考,人和一头直立行走的熊瞎子又有什么分别呢?
文/徐翊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