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总觉得自己有一个胃,是专门给麻辣烫、火锅这一类食物的。时不时,摸一摸肚子,发出“啊,要吃麻辣烫了”的声音,我就知道我得去喂饱一下我这个胃了。即使有时候我会执拗的对自己说:“你只是馋而已”,但很快我就会在强烈的欲望之下五体投地宣告投降,内心沉重步伐轻快的去吃楼下的麻辣烫。
但是我好久没有吃了。
因为去年我搬家了。
搬家是个很高兴的事情,但高兴劲已经过了。新家是刚开发的楼盘,没什么吃的,即使有也不好吃,我试过了。
我很难受,我就是想吃我家楼下的麻辣烫。于是我开始回忆,我之前吃过的无数次。
第一次吃也是在深夜的时候,风吹着有些冷,我和妹妹、妈妈一起回家,其实大家不饿,但是都闻到了传来的阵阵香味,不记得是谁先提出来吃点麻辣烫的,反正我们就坐在了一口锅的四周,准备开吃了。那个时候东西都是串好插在煮的大锅里,老板娘给我们一人一个套着朔料袋的小盆,我们吃什么自己拿。吃过的都知道,要拿在下面的,下面的煮的久,入味。没有看到的食材问一问老板娘,说不定她正在串呢。还有的食材得现下,煮久了就不好吃了。比如我最喜欢的油条,老板娘会问你,是喜欢煮的软一点还是硬一点。
开吃了!“这个好吃”,“这个也好吃,你尝尝”...,这样的对话发生了无数次,在我和家人之间,也在我和朋友之间。
最开始麻辣烫十块钱就可以吃的很饱了,到现在随便点点点就二十块了。最开始,老板娘问我妈:你这两个姑娘多大了啊?到现在,老板娘问我:刚下班啊?最开始,我总喜欢在锅边一边吃一边数签子,现在我喜欢点好打包回家,边看剧边吃。
在漫长的时间长河里,唯一不变的是我的身高和喜欢软一点的油条口味。
即使在感冒的日子里,我都吃过几次清汤的呢,但是啊,个人觉得,麻辣烫,麻辣才是本命啊。
小时候,喜欢妈妈带我去吃,主要我妈可以买单....众所周知妈妈的口味一定是比较挑的,她也会难得的露出满足的表情,说声“好吃”。
长大后,喜欢下了班,去吃。有段时间,非常累,好像自己在坚持一个不被任何人理解的事情,每周有那么几天因为活动总是会很晚下班,到家都十点多了。但是我会很期待,期待这个时候去点一碗麻辣烫,感觉一切也没有那么糟糕。有好几次,还跟老板娘聊上了,我跟她吐槽几句老板的无理,她抽着烟说几句自己的无奈。我才看到,这个女人,给我带来无上美食的人,也有着自己无尽的烦恼。房租、保险、儿子....但最后,她都会鼓励我,就是钱一分也不打折。
我吃过很多地方的麻辣烫,印象仍比较深刻的是大学对面,破烂一条街(我们都这么叫它)上的红色大棚里的麻辣烫。北方的麻辣烫和南方有些许不同,特别喜欢麻酱,就算再辣我都觉得不怎么辣,北方吃的是咸香口的。开始很不习惯,我湖南人啊,无辣不欢,后来慢慢发掘了芝麻酱的风味。
有时候我和我的小伙伴,通常都是冷天,想搓一顿了,就相约一起去吃麻辣烫,经常五六个人一起,就可以独占一锅,在大棚里享受包厢的空间。我们将那条街的麻辣烫都吃了个遍,得出一个主观最好吃的店,就在那里定点了。
老家楼下是一个建材市场,这么多年变化了很多,有了很多新店,走了很多老店。而楼下的麻辣烫真的一直都在,麻辣烫就是时空里的不变量,丈量着变化的你我。我从校服走到西装,从短发走到长发,从70斤(我小学啊)走到120斤。搬家的那一天,我最舍不得的就是楼下的麻辣烫,还有另一家店的米粉、菜饼、咸饼...
上个月我去吃了一次老家楼下的麻辣烫,因为行程的安排,我需要去老家呆一晚,晚上很晚到,第二天五点多就得起去赶飞机。在去的路上,我开始满怀期待,期待我的深夜麻辣烫,我连看的剧都已经提前确定好了。下车了,拖着行李箱,我都可以感觉到我兴奋的步伐,同时带点担心,会不会不在了呢?最近疫情好多店都倒闭了。
我不敢多想,只是往前走。街上的风景又变化了些,多了很多其他类型的吃的店子,这时候外人看我,大概是闲庭信步的感觉,一边走一边瞅。直到我看到了,那家麻辣烫,还是那个老板娘。
在还未点菜之前,我已经掩饰不住的兴奋地说了声:“好久不见了啊”,说完才发现好似一声感叹,来不及细想这声感叹里的情愫,老板娘笑着也回了声:“来碗麻辣烫?”
“嗯!来碗麻辣烫!”
岁月过去,我变了很多,从那个懵懂无知的孩童到现在计算着钱袋的社会人,从那个不知爱为何物、为何感的女孩到现在品尝过甜蜜也活过心痛的自己。我也还是那个我,热爱麻辣烫的我,是那个一碗麻辣烫就可以开心的我。
有时候,工作上遇到不开心的事情,一时半会也没法解决。我就会丢下手头上的事情,跟同事说:“走,今天姐姐带你去吃麻辣烫去!”
麻辣烫参考菜单:
油条、方便面、米粉米线、红薯粉、虾丸、鱼丸、撒尿牛丸、魔芋、豆棍、鱼豆腐、油豆腐、兰花干子、油麦菜、生菜、菠菜、香菜、木耳、土豆、海带、萝卜、鸡柳、火腿肠、里脊肉、鹌鹑蛋、鸡蛋.....
最佳使用麻辣烫时间(满足以下一项即可):
天冷,有风,深夜
以上纯属主观感受,如有雷同,来!击个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