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雨寺

从未如此近距离的学习过佛学。

仙,是我对法雨寺的第一印象。

沿着山路,一路向前。终于在山顶看到云雾环绕的法雨寺主殿。

图片发自简书App

初入寺庙的我们略显慌张,因为我们不懂寺庙的规定,更不懂得如何拜佛。

我们有缘结识寺院法常师,并在她的带领下,我们买了香,笨拙的学习着如何拜佛。

图片发自简书App

大雄宝殿的负责人,一位来到寺院做义工的孃孃。为我们详细的讲述了拜佛的姿势。

1、肃立合掌,两足成外八字形,脚跟相距约二寸,脚尖距离约八寸,目光注视中指尖。

图片发自简书App

2、右手先下,左手仍作合掌状,腰徐徐下蹲,右掌向下按于拜垫中央,随即跪下。

图片发自简书App

3、左掌向下按于拜垫中央左方超过右手半掌处。礼佛时,两脚尖勿移动或翻转。

图片发自简书App

4、右掌由拜垫中央右方向前移动半掌,与左掌齐,两掌相距约六寸,额头平贴于地面。

图片发自简书App

5、两掌握虚拳,向上翻掌,手掌打开,掌心向上掌背平贴地面,此名“头面接足礼”。

图片发自简书App

6、起身时两手握拳翻转,掌心向下贴地,头离地面或拜垫,右手移回拜垫中央(或右膝前方)。

图片发自简书App

拜佛的姿势对我们来说,即陌生又好笑。我们照葫芦画瓢,收起笑容,严肃用心的去拜佛。

从观音菩萨到地藏王菩萨再到文殊菩萨……我们虽不懂每个菩萨分管什么,却依然用心的去拜。在每一位菩萨面前许下自己的愿望。

图片发自简书App

曾经的自己,总觉得这种东西很荒谬。花费钱财去干那种完全实现不了的事情。可现在看来,对于在生活中遇到事情的普通人来讲,这也许更像是一种心灵的寄托。

在拍摄寺庙的过程中,遇到了一位大妈。她每天坚持爬山来寺庙烧一柱香。她早已是寺庙的常客。听寺庙义工讲,那位大妈家里有一个常年瘫痪的儿子。她每日到来,只是为了为自己的儿子积福。

我们希望佛能够为我们的家人带来幸福。能够保佑所有爱的人一生平安。

图片发自简书App

寺庙的人们会在早晨诵读佛学。义工孃孃讲,两个小时候的佛学诵读,能让她更加深刻的体会到佛学的魅力。

法常师告诉我们,佛学能解决生活中的问题。遇到挫折,遇到家庭不顺,遇到小人……生活中的不易,佛学会教会我们很多东西。心的宽广,心境的磨练都是可以从佛学中感悟到的。越深入的了解佛学,越能体验到它带来的好处。能感受到佛学的博大精深

图片发自简书App

同所有普通人一样,我也为父母请了愿。亲手在寺庙中挂上了红飘带,写上父母的名字。为他们消除灾难,免除病苦。希望佛能保佑他们一生平安健康。

上百条红飘带挂在树上,那更像是一种对亲人的挂念与祝福。每一个人将最真挚的愿望寄托在飘带上,这一切显得那么美好。

图片发自简书App

静,是我对法雨寺的第二印象。

充斥着香和红烛的烟味,偶尔能听到一两声鸟儿的鸣叫。静静的听,能听到雨水从房檐上流下滴在地面上的声音。

喧嚣繁闹,不存在于此。

听到的只是僧人们诵读经文的声音,一首首佛家歌曲的。那么静,那么轻。

我终于能了解,古代诗人为什么有很多著作都写于寺庙当中。在这里你更能听见自己的心声,更能感受到你的想法。不被外物所打扫,静下心来认真创作。你就是自己的世界。

寺庙里有许多多肉植物

图片发自简书App

这一趟旅程收获颇丰。用心记录旅途风景,是最快乐的。

感谢大家阅读(๑• . •๑)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此次去普陀拜佛,幸遇活佛,札记礼之~ 法雨寺是每次必拜的。 古刹悠悠,宝塔巍巍,人世间的凄风苦雨,在袅袅香烟和梵音...
    云朵_2503阅读 4,442评论 0 1
  • 这是我第二次来法雨寺了,但却仿佛是第一次与他相识。 在普陀山这里,法雨寺是游客相对较少的一个寺庙,许是因为他处于小...
    稀疏之语阅读 3,576评论 3 3
  • 文/雒宏军 读熊培云《一个村庄里的中国》,其中一段文字讲到了抗日战争时期,日本人打到了作者的江西老家永修县,山河破...
    雒宏军的菜园子阅读 3,887评论 0 1
  • 他 出现在一个没有防备的午后 那天的空气 和往常一样 没有香水味 没有任何异样 真正看见他 是在一个有点寒冷的夜晚...
    苗胖子阅读 3,089评论 0 1
  • 原题 解 第一步,万年不变的查错。如果给的array是null或不够三个数,直接return 空的result。因...
    Jay_8d33阅读 2,744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