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章修改自吴军老师的《硅谷来信》第132封,稍微增加了一些自己的观点,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大学学什么?很多人会想,选定了专业,教什么就学习什么啊!这种想法不完全错,但是这仅仅是被动的学习。我今天讲的是年轻人如何主动学习。
学习又分为广义上的学习和狭义上的学习。前一种包括我们常说的学做人,思想上的修行等等,后者是特指知识、技能和方法方面的学习。我今天谈的是第二点,狭义上的学习。如果你想了解广义上的学习,可以参看我的《大学之路》,我在里面介绍了英美很多教育家的教育理念,也介绍了我自己的体会。
在大学应该学的东西用一句话来讲,就是未来生活中所需要的常识、知识、技能和方法。请注意,我这里用了“生活”而不是“职业”二字。在中国,大学给每一个学生安排的课表,总的来讲,是针对你的职业的,不是针对你的生活的。
很多人问我,为什么你从一个领域转型到另一个领域那么容易,在大学时为什么会想到学很多看似和专业无关的东西。我其实一开始也没有太在意这个问题,不过后来问的人多了,我仔细地想了想其中的原因,最后我把它归结为“为了生活而学习”,而不是“为了专业而学习”。
如果是为了生活而学习,我们就必须明确今后过一个什么样的生活。有人会说,我就想挣大钱,当土豪,实现王健林的“挣一个亿”的小目标。我不是很喜欢这样的目标,因为钱不是生活的全部,但是它对很多人来讲也确实挺实在的。
我经常问一些年轻人,现在白给你一个亿,你能过什么样的生活?很多男生说,我就想娶一个美女,开保时捷的车,出门坐头等舱,住五星级酒店,吃遍全世界的米其林餐厅。这样的生活虽然俗气一点,但是也不能算错。
不过,我想现在即使给他一个亿,他也未必能够娶到美女,因为美女未必喜欢他。保时捷的车自然买得起,但是是否能体会开车的快乐就不知道了。想要把车开好,也需要学习。至于米其林餐厅,很多餐厅除非你提前三个月预订,否则不是你想吃就能吃到的,你是否有本事提前两天就能订到位子,这又需要有特殊的本事了。
当然最好是别人花钱请你吃,可为什么别人要花钱请你吃呢?这显然又不是有钱就能做到的了。就算有人请吃这样的大餐,你是否能体验其中的文化呢?也就是说,即使给了大家一个亿的现金,想过一个好的生活,依然需要具有各种知识和技能。事实上,在美国那些中了乐透彩票大奖的人,绝大部分在几年后又回到了贫穷状态。
我想,大部分中国人上大学不仅仅是为了书中其实并不存在的黄金屋,而且是为了自我的满足(有面子也好,喜欢知识也好),对父母的回报(这一点我不是很赞同,但是这是现实),让自己变为有用、有益和有品位的人,这样自己能够有幸福的家庭和富裕的生活,获得社会的认可。
志向更高远的人会说类似改变世界的话。这些目标有些比较实在,有些比较务虚,但都是好的。如果我们把大学生在校学习的时间和所学的内容,按照上面这些非常朴素的目标分类统计一下,就会发现大部分学习和这些目标无关。
很多人想以后找一个好妻子或者好丈夫,但是他们不知道从何做起,更不要说懂得女生或者男生的心思。很多人说将来要创业当老板,但是在大学里从来没有锻炼过领导能力。一些人要当科学家,在大学里虽然学了很多课程,但是却没有得到很好的科学研究训练,更欠缺的是,他们没有得到过“发现问题”的训练。在科学研究上,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同样重要,甚至更重要。
当然,可能会有人要问,为什么你说的这些事情不能以后再学呢?当然可以,但大学是学习这些知识和技能最好的时间,这不仅因为18-22岁的人的记忆力和理解能力非常好,可塑造性强,更关键的是大学生们时间最灵活。真到了工作时,一个人的时间很难完全由自己支配。如果一个大学生意识到他在大学四年里,所需要学习的东西远不止课堂上那点内容,他恐怕就不会荒废时间去打游戏,或者晚上经常到校门外的小摊上去吃小吃了。
在大学里要学什么呢?我觉得有四方面的技能和本领必须学习,或者说相应的习惯必须养成:
1. 付诸行动的习惯
世界上的事情,都是做出来的,不是说出来的。很多人都奇怪特朗普这样一个毫无政治经验,自己身上毛病一大堆的人为什么能竞选成功当上总统。这里面的原因很多,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他是一个付诸实践的人。世界上喜欢说的人多,愿意做事情的人少,不仅常人如此,其实很多商界领袖和政治精英常常也是如此。如果你稍微注意一下新闻就会发现,那些政客和企业家说的话有一半没有认真去落实。
举一个大家看得到的例子,中国的BAT(百度、阿里巴巴、腾讯)三家公司说要国际化,已经说了10年,但是到今天都没有认真落实过。当然在这三家公司里工作的人可能会说,你说的不对,我们一直在海外办公室招聘人才,等等。但是,那些门可罗雀的办公室,加上几个二三流的工程师,要和Google、Facebook竞争,不过是痴人说梦,因此他们仅仅是做给投资人看的。
相反,微软、Google等公司进入中国,可是出大价钱,给最好的福利,雇最好的人,认认真真地办这件事。正是因为爱说不爱做的人很多,这恰恰给了少数实践者成功的机会。比如,华为并没有天天把国际化挂在嘴边,而是实实在在地做了,到今天绝大多数的收入都来自海外。
谁也不是天生就能够做到“凡事付诸行动”的,这种习惯要靠长期培养,关于这一点以后有机会我们还可以展开讨论,不过在这里我先把我的这个结论分享给你,就是要尽可能在大学养成这个习惯。我昨天讲大学生必须要有意识地参加社会活动,这是养成付诸行动这个好习惯的最好的训练方式,因为大学是年轻人可以主动做事情的时候。在课堂上,老师是主动的,学生是被动的,因此课程的学习对这种技能的提高帮助不大。
2. 沟通能力和表达能力
人除了吃饭睡觉,大部分时间都是用在了通信上,这包括聊天、讨论工作、表达感情,也包括书写信件、短信,以及阅读新闻和收听音频、观看视频节目等等。从19世纪中期开始,人类的进步史在很大程度上就是通信革命的历史。
通信的目的,一是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意愿,二是接受知识和信息,三是双向的沟通。无论是表达自己的思想,还是沟通,都是未来生活必要的能力,这种能力越强,生活和工作越方便,越容易成功。总的来说,中国人在表达和沟通上是弱项,在年轻的时候应该学会。今天,很难想象缺乏这两种能力的人能够事业有成,家庭幸福。
3. 表示友善和爱的能力
我们在生活中经常见到很多人试图表达好感,但是却适得其反,他们很郁闷,而别人也很尴尬。表达友善的能力非常重要,小到个人,大到国与国之间,都需要这种能力。比友善更进一步的是爱,既包括男女之间的感情,也包括爱慕、慈爱或者欣赏。不论是哪一种,人都需要懂得如何表达。我在前面提到,很多人就算给他一个亿,也未必能赢得美人芳心,因为他不知道如何表达爱。这个能力是必须学会的。
4. 总结、写作和逻辑推理的能力
很多人能够进行有效的沟通,却不能把自己的意思用书面语表达出来。这样的人很难把事情做得很深入,因为只有善于写作和记录,总结第一次成功的经验,或者某一次失败的教训,才能让自己做第二件事的时候站在第一次的基础之上,第三次站在第二次的基础之上,这样才有叠加效应,能不断前进。
人的记忆力是有限的,不可能做到第十次事情时,能够把前九次的细节记得一清二楚。因此,很多人做事情总是不断重复错误,很难获得叠加式的成功。对于理工科学生,我一直认为必须给他们开设写作课。而对于文科学生,我觉得必须给他们开设逻辑课,因为我们的媒体中有太多缺乏逻辑的文章,包括很多社论,前提和证据完全推不出结论。一个缺乏逻辑的论述是难以让人信服的,如果一个人讲话无法让人信服,他的生活能好到哪里去呢?
此外,还有很多能力需要培养,比如适当的组织能力,发现和欣赏美好事物的能力,等等。但是如果能够掌握上面四类基本能力,大学就没有白读。当然,有些能力和课程的学习是一致的,但是有些则需要在课外各种场合学习。在大学里需要学的东西特别多,学都学不完,但是它们都应该围绕“生活”二字。想到有那么多东西可以学,为什么要花大量的时间逛摊儿和打游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