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希北
01
今天中午,我在清理准备带去学校的东西,妈妈给我准备了水果面包防晒霜,还有昨天在超市给我买的发带等一大堆东西,都要求我带去学校。
看电视听说吃水果补充维生素,便嘱咐我要经常吃水果,装水果到一半的时候,妈妈说开饭了。
今天做了蜜汁鸡翅和红烧鱼,弟弟从房间里跑出来看到菜品后立刻趴在桌子上动手抓起一个鸡翅,他说妈妈,只有我回家的时候,才做我们都爱吃的鸡翅。
饭桌上,我们三个人各自独占一方,妈妈像突然想起什么似的,夹起一块鸡翅往我碗里送,而后她说:
“昨天晚上出去散步,听别人说xx家的孩子初中毕业后就进了厂,现在已经给她妈赚了十几万,她妈妈真有福气啊”。
不知为何,想起自己吃完饭后还要伸手像妈妈要生活费,妈妈这句无心的感慨,让我心里有点憋的慌,父母对我们尽心尽力的宠爱,都是为了让我好好生活好好上个大学。
而我此时却在想,我这个读了大学的大学生,最后会不会赚的钱都没有那个初中毕业的女生多?
02
在回校的火车上,我想起那个初中都没读完,就退学的同班同学。
那个夏天早上,乌云压在天边没有透出一丝光亮,楼下的树枝被狂风吹的乱颤,这一天是五月典型的雷雨天。
教室里开着电灯,大家陆陆续续进了教室,伞上的雨水让整个教室湿漉漉的,门和窗户都关了,整个空间闹哄哄的,散发一股难闻的雨水气味。
直到上课前,她,我前面那个女生还没来,她和班上的同学不怎么说话,所以也没人在意。
中午吃饭时间段,班主任和那个女生一起来到教室,帮她整理书本笔记,放进一个大纸箱子里面,她,就那样离开了我们这个班集体。
我之前加过她的QQ但是也一直没联系。
直到去年十二月份的某一天,她赞了我的一条关于在宿舍吃火锅被辅导员发现的吐槽说说,
而后给我发来一条消息:真羡慕你。
收到这条消息时,惊讶大于好奇。
我和她聊了大概半个小时,对于以前的那个疑问,简而言之是因为家庭原因辍学了,第二年就外出打工,现在在电子厂上班,每天流水线式的工作,也过着流水式的生活。
她说:你们可以读大学,真好!
那时候我才知道,我整天抱怨嗤之以鼻的生活,是别人万般羡慕追求的。
03
大学无用论一直存在,可我从来觉得这种说法欠妥,直到听到父母的感叹,我才有好好思考,读大学可以得到什么?
小时候在亲戚面前,我们拍着胸脯天真的说着考大学要考清华北大,而有些人根本在初中读完或者高中毕业,就没再继续高考上大学了。
每次坐火车回家,在火车站都能看到一些中老年人背着巨大的尼龙袋或布包,重物把一个男人的背压得佝偻,每每看到这种情景,我都会转移目光。
之前看了一档脱口秀节目,在节目里面的主持人提到,有一位上过这个节目的嘉宾对主持人说:“以前我上其他综艺节目,一到车站群众都认识我,而上了这个节目后,反而机场的人都认识他了”。
嘉宾是想表达这档节目的受众人群,提高了一个档次。
我想嘉宾并没有歧视坐火车的人,但是这个社会本来就等级分明,人人都知道,坐火车和坐飞机的这两种人,知识程度或经济实力都不同。
所以,大学四年过完后可能学到了什么?
我想,读大学不一定能让我们以后的交通方式从火车变成飞机,也不能让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变得富裕,但大学生活会磨平我们身上的菱角,懂得“求同存异”的生活方式。
在追求实现自我过程中,总会收到一些意外收获。
学业优秀的人总是占少数,但读大学对所有大学生的改变是潜移默化的,我们可能会在这四年结识两个一生很好的朋友,寻找到自己的喜爱,拥有一段不需要承受巨大的学业压力也不需要离职跳槽问题,由自己支配的自由时光。
04
关于“大学无用论”的说法,一般持有这种观点的都是,没有上过大学的人,他们列举那些没有读大学最后事业有成的例子,却对几乎所有优秀的人都是名校出生闭口不谈。
他们用小概率事件,否定了整套社会规则。
其实,不是读大学没用,是你没用。
编剧廖一梅在《像我这样笨拙地生活》里说:
“学校教不了你人生观,也教不了表达方式,这些东西教不了,但是大学非常重要,大学是人生最重要的时期,因为你很多东西都是在大学这段时间形成的,但是不能指望谁能教育你,或者从谁那儿得到启发,最本质的是自我教育。”
最后,既然我们上了大学,就不能白花钱用来吃喝玩乐,读大学是对自我于思想,于行动的投资。
既然在别人选择进社会赚钱的时候,我们选择花钱体验另一种生活,就应该把这种生活过的更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