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磕瓜子就能变学霸?

最近学习的热情高涨,特别是在听了第一遍《炼心手帐初级版》的课程后,就喜欢上在做家务的时候放着音频一边听一边干活,活也干了,理解也更深了,剧不追了,小说不看了,不感冒了,不咳嗽了,一举数得啊!

我也在想,为什么最近我在看《阿拉丁神灯》的时候,看不了多少就会恹恹欲睡,而音频却听得很嗨森呢?为什么磕瓜子可以磕半个小时甚至一个小时以上,而看《拉丁》却半小时就梦周公了呢?

想到前几个月在看了一篇博,出自“英华兰DrBing”微信公众号,完美诠释以上问题,现摘录如下:

因为人做事情,都需要有个反馈,反馈的周期越久,感觉上就越头晕。

磕瓜子是最直观的绩效和管理体现:磕开瓜子壳(目标明确),吃瓜子仁(奖励),再磕一颗(简单循环),当任务被分解成简单的步骤,并且马上见效有收获。如果你看书,能看每一页就”叮咚“—知识成长1%,相信你也会看书看到根本停不下来的。

磕瓜子,每个人都能磕一个小时无压力。

我们换个规则,现在你只能磕,不能吃,瓜子仁留下来。磕一个小时,才把瓜子仁一次吃完。是不是顿时无趣了?同样的时间,瓜子仁也没少吃,为什么感觉变了?

因为反馈的周期拉长了。

一个典型的学习周期是这样:学习,思考,应用,校正。

这个周期越短,学习就越轻松。合理的安排学习计划,缩短学习周期,同样的东西,可以学得更高效,轻松。(在此特别感谢“英华兰DrBing”微信公众号)

《炼心手帐》相对《拉丁》,它的操作性太强了!《拉丁》是不可少的基础理论,《炼心手帐》是简单易上手的操作,每听完一节就上手实践,特别是情绪的调频,当留一只眼睛看自己时,真的发现到一旦起了负面念头,没有及时制止的话,那后面就是一箩筐的负面情绪随之而来;而一旦情绪到达升频区,哇噻!那种感觉太美妙了!越来越多的好念头如影随形,美死了!

一旦上手操作,就立马能够扭转情绪,也就是得到”反馈“,越反馈就越想去听去做去练习,越练习就越有效,越有效就越对自己要的东西有信心,形成一个良性循环。太棒了!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