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人的饮食理念实在混乱,粗粮和细粮颠倒着珍贵,粗粮倒比细粮贵,这是什么道理?有没有人能够讲出来?难不成是袁隆平惹的祸?
抛开猪肉和粮食不谈,今天再说说鸡蛋。
我记得我小时候,每逢五月端午这一天,上小学时,爸妈必定要给我带上两只水煮鸡蛋,红皮的。
端午节每个同学都带鸡蛋,到了中午吃饭的时候,同学们还会比赛磕鸡蛋,看看谁的鸡蛋最结实,把别人的鸡蛋都撞碎了,那就证明这个同学的鸡蛋最好。
我记得那时候,红皮鸡蛋大概率能够撞碎白皮鸡蛋,而且那时候大人们也说,红皮鸡蛋就是比白皮鸡蛋好,至于为什么好,好在哪里,孩提的我没求甚解。总之1980年左右的时候老百姓都愿意买红皮鸡蛋就是了。
但是到了后来就不是这样了,我记得2000年后,有那么一段时间,人们买鸡蛋专挑白的买,红皮的基本卖不动。那时候我已经三十多了,知道问一句为什么,有人就告诉我,说红皮的都是饲养鸡下的蛋,白皮的是土鸡下的蛋、笨鸡下的蛋。
为什么土鸡笨鸡下的蛋比饲养鸡下的蛋好吃,这个道理我就不在这里讲述了,我只是很奇怪,难道我上小学时的红皮鸡蛋都是饲养鸡下的?可是为何那时候人们都说红皮鸡蛋好呢?
再到最近几年,人们已经不再满足于白皮鸡蛋的“好”了,购买力转移到了山鸡蛋上面。装在一只竹篮子里的,个头比较小的,是山鸡蛋。重在包装。
再后来,又发展到青睐五颜六色的鸡蛋,一篮子鸡蛋好几种颜色,说这样的才是真正的山鸡下的蛋,我就奇怪了,莫非现在的山鸡都变成了凤凰?连下蛋都下的这么高端大气上档次、低调奢华有内涵了?
到底什么样的鸡蛋才好?恐怕就是活到80岁,过马路无视红绿灯,天天坐免费公交跑到超市排队买活动鸡蛋的老太太都说不清楚,这就是国人的饮食理念。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