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六计》是一部兵家谋略典籍,蕴含着丰富的谋略知识,很多人喜欢谋略,谋略能帮助人们克服困难,开启成功之门;谋略能帮助人们赢得别人的尊重,获得应对艰难生活的从容……善用谋略是智慧的象征,而从战争中总结出来的“三十六计”正是智慧的结晶。经典作品总是给人常读常新的感觉,陆续给大家分享《三十六计》。
第十七计 抛砖引玉
原文赏读
类以诱之,击蒙也。
今译
用相类似的事物或方法去迷惑、诱骗敌人,使其懵懂上当,中我圈套,然后乘机击败敌人。之所以采用类同法迷惑敌人,是因为类同之法更容易造成敌人的错觉,使其判断失误,可以收到较好的效果。
按语
诱敌之法甚多,最妙之法,不在疑似之间,而在类同,以固其惑。以旌旗金鼓诱敌者,疑似也;以老弱粮草诱敌者,则类同也。如:楚伐绞,军其南门,莫敖屈瑕曰:”绞小而轻,轻则寡谋,请勿捍采樵者以诱之。”从之,绞人获利。明日绞人争出,驱楚役徙于山中。楚人坐守其北门,而伏诸山下,大败之,为城下之盟而还。又如孙膑减灶而诱杀庞涓。
解析
战争中,迷惑敌人的方法多种多样,最妙的方法,是用来迷惑敌人的事物不能似是而非,应当属类相同,以解除敌方的疑心。用旌旗招展、鼓声震天来迷惑敌人的,是“疑似法”;用老弱病残或遗弃粮草来迷惑敌人的,是“类同法”。如楚军攻打绞国时诱使绞军出城追赶楚军,楚军则在山下设伏,大败绞军。又如孙膑用减灶的方法诱使庞涓孤军冒进,才在马陵道伏杀庞涓,都是成功的诱敌之法。
计策应用
孙万荣示弱引敌
公元690年,契丹攻占营州。武则天派曹仁师、张玄遇、李多柞、麻仁节四员大将西征,想夺回营州,平定契丹。
契丹先锋孙万荣熟读兵书,颇有智谋。他想到唐军声势浩大,正面交锋于己不利,因此他首先在营州制造缺粮的舆论,并故意让被俘的唐兵逃跑。
唐军统帅曹仁师见一路上逃回的唐兵饿得面黄饥瘦,并从他们那里得知营州严重缺粮,营州城内契丹将士军心不稳。曹仁师心中大喜,认为契丹不堪一击,攻占营州指日可待。唐军先头部队张玄遇和麻仁节部,想夺头功,向营州火速前进。一路上,仍见到从营州逃出的契丹老弱士卒,他们自称营州严重缺粮食,士兵纷纷逃跑,并表示愿意归降唐军。
张、麻二将更加相信营州缺粮,契丹军心不稳了,他们率部日夜兼程,赶到西峡石谷。只见道路狭窄,两边悬崖峭壁。按照用兵之法,这里正是设埋伏的险地。可是,张、麻二人误以为契丹士卒早已饿得不堪一击了,加上夺取头功的心情驱使,遂下令部队继续前进。唐军络绎不绝,进入谷中,艰难行进。
黄昏时分,只听一声炮响,绝壁之上,箭如雨下,唐军人马践踏,死伤无数。孙万荣亲自率领人马从四面八方进击唐军。唐军进退不得,前有伏兵,后有骑兵截杀,不战自乱。张、麻二人被契丹军生擒。
孙万荣利用搜出的将印,立即写信报告曹仁师,谎报已经攻克营州,要曹仁师迅速到营州处理契丹头领。曹仁师早就轻视契丹,接到书信后,深信不疑,马上率部奔往营州。大部队急速前进,准备穿越峡谷,赶往营州。
这支“目无敌情”的部队重蹈覆辙,在西峡石谷,遇到契丹伏兵围追堵截,全军覆没。
心得
日常生活中,这种现象很常见,位高权重者或狂傲之徒高谈阔论一番,待到他人发表意见或作品时,却充耳不闻,闭目不视,但他们还是口口声声说是抛砖引玉。作为一种谋人之术,抛砖引玉决不可能像交流意见与信息时那样温文尔雅,而是一种以小利谋大利的诱骗术、掠夺术、谋取术。”砖”抛出来之后,专等“玉”来,“玉”不来,则使用各种手段来取,或诱取,或骗取,或巧取,或用各种武力强取。
来源:漫画《三十六计》
注: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