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蹭热度的意思,有些话,写给自己;如果有幸被更多的人看到,分享给他人。24岁的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硕士研究生王钰敏,毕业后就职于某大行的基金公司,因工作压力大离家后自杀。她处在我梦寐以求的年华,就读于我梦寐以求的名校,所以酝酿许久,想写下些什么。
85后的我早已过而立之年,30岁以前还能在内心深处厚脸皮地硬将“小姑娘”“青春少女”这样的词往自己身上拽,30岁以后再不敢这么“不要脸”了。24岁,一个多么水灵而让人艳羡的年龄啊。当我已经开始看60岁的奶奶学跳钢管舞这样的视频安慰自己年轻时,如果能回到24岁,我会噗嗤笑出来,然后坚持深造出去看看。
人大商学院,我高考的第一志愿。就读于北京知名高中的我,虽然模拟考试成绩偶过清华北大录取线,但我对人大有着不一样的执念。我的父亲曾在那里就读,我在人大的校园里扑过蜻蜓,在学生食堂蹭过饭,虽然在其他的大学校园长大,但对人大的印象是更清晰的。对商学院的执念源于妈妈的同事,一个年轻的女孩子,却是整个单位的管账会计,妈妈说她是人大商学院毕业的,也就是那时,我高考的第一学校、第一专业都敲定了。后来就是俗套的发挥失常情节,不能说与人大擦肩而过,那个分数只能给个艺术加分才有戏了;但我依然进了北京市重点院校的重点专业,并在考研时杀回了人大,可是没有什么能弥补大学四年不在这里的缺憾了。我清楚地记得出成绩的那天我站在马路边嚎啕大哭,交通协管员愣愣地看着我,那又怎样,周围的一切都安静下来,周围的一切都黯然失色,我的哭是理直气壮又绝望的,没有人比我更惨。说了这么多废话,只想感慨一句,如果我有王同学这样的履历加持,我是会多考虑几回再看要不要钻牛角尖的。
生而为人,实属不易;但是回头看看动物世界,依然不易,暂且在人间赖着也不错。安慰别人的时候,站着说话不腰疼;轮到自己时,整个世界都负我欠我。生活已经将我揉搓了几个来回,虽然谈不上碾压,依然有痛彻心扉的时候,普通人如何能尽量宽慰自己不要抑郁,不要寻短见呢,不知道以下的想法是不是有所助益。
比上不足的时候,多向“下”看看。信息社会发展的好处自不必说,坏处也是一箩筐,各种社交app无时无刻不制造着焦虑,别人似乎都年轻有为,肤白貌美腰缠万贯,孩子听话夫妻恩爱,自律成功人生赢家;反观自己肥胖油腻无人疼,荷包空空升迁无望,冷战不断熊孩子添乱,简直是人比人得死的节奏。先不说发个票圈需要伺机多久,即使所有的美好都是别人的日常,又如何?我们不是最好的,我们也不是最差的。伊拉克的战乱没有我们,饿死的非洲难民没有我们,暗网被买卖的人口没有我们,贫困县的病重者没有我们,意外身亡没有我们,身患残疾也没有我们,这样还不够吗?如果你觉得大街上正常的幸福人那么多,何必这样麻痹自己,我只想说,这不是阿Q,正如史铁生的文章写的那样,坐轮椅才会怀念自己能走路的时候,而生了褥疮无法坐起时才觉得坐轮椅也是幸福。
想清那些真正重要的东西,不为外物所累。写完这句不禁觉得自己也鸡汤了,真正重要的东西是什么,我想大多数人的答案都是一样的:家人的幸福安康。可不为外物所累,有几个人能做到?不如说当外界所求无望时,看看自己已有的东西。曾经读过一则新闻,父母双亡的女生独自打多份工养活残疾的弟弟,终不堪重负自杀了。邻居们都诧异,女生平时阳光开朗,谁知道竟走上绝路。可谁能真正帮得上开朗背后独自强撑的她?对这样的生命,不能苛责她留下无法生存的弟弟,她的日子太苦了,苦到没有任何一丝光透进来,这段不愉快的人生旅途没有任何值得留恋。王同学有姐姐,还有家人,这就是她抵挡领导责骂和加班甩锅的最后一股力量。
偶尔购置奢侈品,告诉自己值得所有美好。并不是提倡花呗借呗消费贷一溜够把自己逼入窘境,而是在当月工资范围内适当“奢侈”一把犒劳自己。虽然作为金融民工的我少有积蓄,但房贷未清,孩子年幼,家人重病,依然让我压抑了很多消费冲动。有段时间工作压力大,爱胡思乱想,觉得自己在崩溃边缘,恰逢代购票圈更新不断,跟着买了很多轻奢护肤品。看着它们,不禁觉得要心情美美地铺上脸才对得起这个价格啊,慢慢地,心思便真的松快了一些。
生而为我,四肢健全,心智康健,即使不做那出来拔萃的星,也要做一个吃遍天下的胖子。接受自己的平凡,接受遇到的磨难,只要它没有让你粉身碎骨,逼出玉石俱焚的决绝,就等等再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