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祠堂古迹】
江西吉安夏侯古祠
据史料记载,唐朝贞观年间,吉水夏侯氏先祖夏侯韶公从湖南长沙辗转来到江西吉安,任吉州刺史。不久,他到朝廷当了太常,执政管理礼乐。数年后,夏侯韶公告老还乡,定居吉水水北,直到病逝,终年90岁。千余年来,韶公子孙满堂,人丁兴旺,其后代遍及大江南北,有商界精英、军政之仕、科技之贤,人文振起。
家风家训
【家训格言】
《夏侯氏家规》
一、继始祖者,明宗典,宗子有君道焉,宗其百世不迁为大宗,宗其继高祖者,五世则迁为小宗。宗族有大事,小宗各率子弟听命于大宗,礼曰“尊祖”,故敬宗,敬宗尊祖之道也。
二、立祠正嗣,正乃相宗子不及者也,必须存心正直,处事公平,然后人心可服。倘宗族不事禀诉族长,祠正须会集大小宗从公处分,不服然后鸣官,不可挟私武断,以伤族谊,苟非其人,另举以代。
三、励臣职,普天之下皆王臣也。凡族有出仕者,必期上不负国家,下不负所学,即为草莽之臣,亦当深耕易耨,早输国课,奉公守法,不罹官刑,是亦忠之属也。
四、供子道,百行莫先于孝子之事。亲总要一段真爱心,有真爱,即菽水可以承欢,不然,虽牲醴虚设耳,或事继母,或庶母所出,而嫡母存,均宜尽孝,顽嚚尚且能格胡亲心之不可回也。故子弟不孝者,祠内宜重惩之。
五、笃友于兄弟一体而分发祥之家,未有不本於雍睦者,近世多相孛戾小,或构争大,或兴讼子孙,因而渐染世为仇,良可哀也。凡我子姓,当念同胞之谊,平心观理,不惑妻子之言,不听细人之谤,缓急相顾,一气同心,则厉气消而祯祥,应家道日昌矣。
六、重婚姻,婚姻者上以承宗祀,下以继后嗣,礼莫大焉,切不可指腹割襟以胎后悔,弃信速狱,率由此也。彼夫出身下贱,经事数姓,既配合之,可苟讵名节自之爱,彼且居然以为妻,岂族人俨然以为姆,且婶乎,名号不正,称谓实难所宜。槟而不序者也,其或族中亲戚子女,分次不相当者,律有明禁不可婚配,已往不究,将来宜戒。
七、重丧祭,衣衾棺椁,必遵其制,尝神 祀必尽其诚。
八、谨茔墓,此乃祖宗体魂所安,子孙世守也,必祭扫,以时培养松楸庇阴宅兆,若有擅侵伐者,禀诉族长,祠正责罚毋恕。
九、睦宗族,宗族众矣,溯其先孰非,鸿庆公之齿、毛、肤、发乎,凡我同族,卑幼宜敬尊长,贤智须教愚昧,强众应扶寡弱,宝贵当恤贫贱,彼此相维,有无相济,患难相顾,此谓睦族,若乃奸猾者,用计以欺宗族,凶狠者,恃拳勇以陵尊长,是族中之蛇蜴,人类之虎狼,祖宗之大罪人也,宜拘于宗祠量轻重,以加责罚毋恕。
十、族中宜存敬爱,不可以睚眦小怨致升嫌隙,或田产债务不明,至可控诉,通族齐集宗祠,秉公调处,毋得偏袒,倘轻自兴讼者,先治以不守家法,次论其事之曲直。
十一、族中宜息争崇,让不可以卑犯尊,亦不可以长欺幼,倘憾劣不遵,能通族当秉公议处。
十二、族中节烈妇人,年少孀居,不论有子无子,能守节始终无玷者,宗族即为之建坊旌表,若贫无衣食者,宜周济之。
十三、恤亲邻,凡群居接壤之人,我以彼为工藩篱,彼以我为唇齿,故必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自成仁里。
十四、务勤俭,贫富本无定形,故治家宜以勤俭为先,勤则业日起,俭则家业不匮,未有男务耕稼,女工难能桑麻,犹然冻馁无依也。
十五、习文艺,文艺者士人之羔雉也,故教子弟者,凡经、史、诗、赋、章,务令含英咀华悠然自得,又岁课月试定其优劣,以行赏罚,则敏者趋前,钝者,亦不居后矣。
十六、治家须要严正,礼云:外言不入内,内言不逾阃,今人家妇女笑言之声,喧于户外,且入寺烧香,纵观戏剧,毫无禁止,考之古训,其咎安归。凡我族人,当于平时劝戒,使内外肃然,不可视同儿戏,此正家之要道也。
十七、定生理,居家以治生为先,士、农、工、商所业不同,生理则一为父兄者,量子弟材质而教授之,则生理易就,然务期始终一,途不可中道徙业。
十八、济茕独,族盛之,家能无鳏寡孤独乎,族中富厚者,见此宜深哀悯生,则周济之死。
十九、别男女内外之礼,风化所关,礼云:男则殡埋之庶存者,蒙恩亡者载德。女不相授受,盖别嫌明微所,以防其渐也,并三姑六婆,不可使之入门。
二十、戒嫖赌,破家俗,惟此为甚,子孙犯此,族长宜痛惩之。
《夏侯氏家训》
一、事父母,自大舜至今,称孝子者,班班可考,步武甚难。吾不遽教汝以孝,而先教汝以顺;凡父母有命,不可违;教汝好言,当记忆不忘;教汝好事,当勉力而行;父母有事不辞,劳苦而代之;父母有恙,多方调治以安之;兄弟间,兄宽弟恭;夫妇间,夫唱妇随,能如此,则父母之心亦顺矣。
二、事长上,不但宗族父兄,凡年高有德皆是也。为幼辈者,当隅坐随行,有问则起,而对言不可伪;有命则承受惟谨,不可推诿;有物必双手奉上,言语要和气,举动要安闲,不可轻躁,切莫如世间子弟,飞舞轻扬,荡弃规矩,为人背后讥笑也。
三、事师,盖人之身,亲生之师,成之者也。第一、要顺师之心,教汝念书,用心诵读,教汝写字,用心端楷,教汝读书,用心理会,教汝作文,用心思想,书籍要完整,不可毁坏,几席要洁净,不可污秽,举止要端重,不可轻佻,言语以柔和,不可粗率,有过责之,必须顺受,不可心非,不可背毁;第二、要知师所难言之学,如至精之理,至妙之文,可以意会,而不能以言传者,师不能取弟之心而授之也,当静气凝神以悟之;第三、要知师所难言之事,如食性之爱憎,身体之寒暖及诸凡琐细不可明言处,为弟子者悉,宜会其意会奉之。
四、读书字眼要清,不可模糊,平仄要正,不可混淆,最忌强记过后即忘,此初学时事也。若到讲书作文时,第一、要精明书旨而默识于心,熟读古文时,文而运化其意;第二、要心静功纯,罗一峰先生曰:“人自闹时,吾自静,不知春去,岂知秋”此诗可味;第三、要立志坚,久寒暑也,只如此学,不到发达不止,汤霍林先生曰:“从来卿相苦中亨”。
五、朋友乃进德修业之助,一时投合,终身以之,故其始交也,不可不慎,必于未交之前,访问审择,实见其言行学问,有胜于我者,然后与之为友,于居常聚,处及宴会、游观之日,不可彰人短,不可矜己长,毋谈闺阃,毋发人隐,至于规过劝善,必尽心而善言之,或书旨,未明奥义,未达彼此,共相阐发,然诺不失信,交际不论财,而友道得矣。
六、行坐服食威仪者,身之法度,德之廉隅,古人八岁入小学,教以洒扫,应对进退之节,礼、乐、射、御、书数之文,故其时后生小子,威仪容貌,习若性成,今人但知教以读书,于礼节则不讲,何哉!孔子云:“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盖言威仪之,不可不谨也”,礼内则云,手容恭足,容重目,容端口,容止声,容静头,容直气,容肃立,容德色,容庄燕,居之时,且然而况,先生长者之前,宾朋往来之际乎,礼节委曲不可胜数,且举汝所易晓者言之,行不可回头,掉臂亦不可涯摇摆,遇亲友辄拱揖,遇长者辄随行,遇美色不可淫视,坐贵端庄凝静,膝不可动摇,足不可箕踞,与人并坐,不可横肱,立必两足整齐,不可偏任一足作跛倚之状,不可中门而立,不可与并立、对立,所以远不敬也,冠服必须端正,与人同食,箸不可先举,亦不可先放,物必取小,食必留余,饮茶酒不可流歠,凡在席间,不可言某物可口,某物不可口。
七、婚祭丧葬,悉宜遵文公家,礼虽有贫乏力不能举者,而大节所在断不可缺,至浮屠治丧,世俗相沿,锢蔽已久,甚难遽革,为父母者当以治命,戒作佛事,其子孙自可恪遵,否则人或有讥其薄于待亲者矣。
八、访朋友,凡到人家,将上堂声必扬,恐有内眷,令其知避,先问某人在家否无将命之,人闻女人问答,即转身趋也,不可迟留,若朋友在家留坐,笑语瞻视,不可任情无忌,至伤雅道。
九、处分,贫乃士之常耳,不可怨天,不可忧人,不可因贫而取非义之财,不可因贫而为下践之事,不可因贫而鄙视乎己,不可因贫而废弃其学,贫愈甚,而学宜愈笃守,宜愈坚,自然甘自苦生,福自德来也。
十、守身,存心常正直,作事必端方,治家须勤俭,处世贵谦和,事上忠以敬,待下恕以宽,拂意之时须忍耐,快心之日莫猖狂,见人之得毋妒忌,见人之有莫贪求,诸恶孽中淫最大,不可萌邪心,飞潜动植,无罪无故,不可杀此,独善其身之事也,若欲善天下还有大学问、大事业在,儿孙当自勉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