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察言观色

                  ——《微表情心理学》读后感

      常言道,画龙画虎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但是《微表情心理学》这本书通过深层剖析人们假装不出来的微表情,去看透对方的心声。我想古装剧里的提到的读心术,可能也就是拥有了这样一种能观察到对方细微的表情和动作所反映的性格和心理状态的能力吧。

      我是被书名给吸引了,才想着看一下这本书,因为工作性质是销售,读了这本书,对于自己的工作来说肯定是加分项,以后跟别人交往中也能运用到。

      读这本书的过程有些费劲,因为是工具书,通篇都是理论性的东西,偶尔举出的几个例子我倒是觉得说服力并不是很强。

      这本书刚开始是对人们面部表情的一个分析,包含了眉毛、眼睛、耳朵等,甚至还有面部的一些皱纹所对应的性格。其中有些内容让我有一种在看面相书的感觉。书中对这些微表情的分析跟平时人际交往中所表现得大同小异,并没有太多的内涵性。仅有一小部分内容感觉还挺有意思。

      书中还有一些对走路姿态、兴趣爱好、笔迹、吃相等的分析,把自己对号入座后,发现很多的点并没有跟自己性格很像。感觉这些内容有些笼统和刻板,尤其是一些内容跟自己并不能相对应起来,读到后面倒是抱着怀疑的态度了。但是也不能全面否定这本书,因为毫无疑问,微表情在交往中是会暴露一些心理的真实状态。

      人际交往中,从对方的眼神中和面部肌肉的放松程度能很直接的感觉到对方对这次沟通的态度。其次,就是一些肢体语言,只是肢体语言跟面部的微表情相比并不能给人特别直观的感受。我觉得学习肢体语言对于交往中还是很有用的,不过书中的这些内容过于理论,后期还是得温故知新,好好消化一下。

      书中给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瀑布心理效应”(旁人随便说出的话,却弄的听者出现很大反应的现象)。因为我自己算是一个心直口快的人,说话不经过大脑思考,可能很多时候说话得罪了别人自己却不自知。而且对于听者来说,甚至会给他们心理带来伤害。以后说话也会谨记瀑布效应,以免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近期读的书基本上都是工具书,看了很多人际交往中用到的东西,但是并不是看完了就会在社交中游刃有余,理论必须得跟实践结合。而且人交往中表现出的一些东西就是跟性格和家庭教育有关系的,这些东西在成年之后是很难再扳过去的,除非是被新环境慢慢打磨。所以读过的提高情商的书再多,还是得靠自身的悟性和实践去实现。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