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与其为数顷无源之塘水,不若为数尺有源之井水,生意不穷。”
时先生在塘边坐,旁有井,故以之喻学云。
注
引陈荣捷注,三轮执斋引《孟子·离娄篇》第四下,第十八章曰:“原源混混,不舍昼夜,盈科(坎)而后进,放乎四海。有本者如是。”
引陈荣捷注,许舜屏云:“此所谓随地皆学问也。”
引陈荣捷注,于清远引朱子诗云:“‘问渠哪得清如许?惟有源头活水来。’谓此为朱子见道之诗。又引《论语·子罕篇》第九,第十六章,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又引朱子注(《论语集注》)曰:‘天地之化,往者过,来者续,无一息之停,乃道体之本然也。然其可指而易见者,莫如川流。故于此发以示人,欲学者时时省察,而无毫发之间断也。’”
陈荣捷案:朱诗名《观书有感》,载《朱子文集》卷二(页十下)前二句云:“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意谓人心如镜,而天理人欲交战。为有源头活水,乃得全清。孟子之本、朱子之活水、阳明之生意,其实一也。观书是学,即时时省察。阳明以之喻学,亦即此意。许氏所谓学问,切勿以狭义言之。
笔记
无源之水,再多也会干涸,有源之水,哪怕是涓涓细流,也可以无穷无尽。
源就是一个持续的供能系统。修身、做学问、做事业都要发现、构建这个源。
光明心体就是为有源之井,汩汩而出,源源不断,应变不穷;即物穷理就是为无源之塘,即一物,开一塘,若要塘不涸,就须即完一物,再即一物。身外之物终不能润身内之心。
心体本有井,何须外开塘?
万物源此心,无体亦无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