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梦想是走出那被黄土掩埋的大山,走向外面五彩缤纷的世界。于是,为了梦想夜以继日,从小村庄走向了小城市,从小城市走向大城市,延着梦想,一步一步,现在,到了大城市,我们却迷茫了,走向大城市,然后呢?
或许有人会说,哪有那么多的然后,人生就是一步一个脚印,走一步,是一步。我从遥远的乡村考到小城市,再到大城市,却从没问过自己,然后呢?我们会迷茫,未来若隐若现。
深刻的记得大一第二学期的一次法制史课上,老师说了一句话,很触动我。“外地的孩子来北京,难道只是简单的上一个大学再回去吗?”当时很受震撼,显然能理解出出门求学后回家乡并非是最合理的选择。
时光匆匆又过了一年,现在我大二,对于毕业后的生活并没有明确的安排。我不知道我是要回那个落后的乡镇,还是留在繁华的北京。倘若回去,找一份安定的工作,过自己的小日子,可是我所学的知识是否最大可能的让他人受益?倘若留下,这里人才济济,我是否有足够的实力和自信?
于是我想起那个被称作梦想的东西,是它一直怂恿我来到这繁华的北京。文科生多多少少传承了古代文人的一些情怀,齐家治国平天下,我也一样,我也想努力学习,将来能够造福一方,报效祖国,光宗耀祖。这个梦想在现实社会中,说出来可能会被作为一个笑料,可我依旧坚持着,即使有那么一段时间,它会变得模糊。可在无数个午夜梦回,它如同夜空中的灯塔,成为我坚持下去的理由,这或许就是人们所说的不忘初心吧。
毕业后是要回家乡,回到那个养育我的贫瘠之地,这是毋庸置疑的,可什么时候回?怎样回去?我想我会选择满载而归,北京作为中国的政治文化中心,我想在这里接受足够的历练。大学就是一个温室,我们依旧是温室里的花朵,没有走向社会,所有的历练显得有些微不足道。
社会本身是一个筛选机,不论原料从哪里来,都是按照统一的标准筛选,没有足够的实力,很可能就被过滤掉,这个社会的竞争,远比我们想象中的严酷很多。我们所需要做的就是全力以赴。
岁月的摧残力也是超乎我们的预料,最近小学同学建了一个微信群聊,好久没联系的儿时伙伴聚在一个群里话家常,小时候的同学发自己的照片,令人木然许久,她们和我一样,二十岁出头,却带着三四岁的孩子,脸上已经刻上了岁月的痕迹,我身边的同学还在每天学习,健身,恋爱,过着美好青春生活时,她们却早早的承担了社会,家庭带来的责任压力。
都是二十岁出头的年纪,差距就是如此之大,发达地区和落后地区的差异不仅仅就体现在花季少女无奈提前进入社会这一点上。那些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遇到旱灾颗粒无收、那些因为贫穷而辍学待嫁的姑娘、那些因为教育实力弱而放弃学业挣扎在社会底层的青年、那些有病没钱医治的妇女,那些鳏寡孤独没人养、那些因为疾病车祸而失去顶梁柱的破碎家庭、那些社会救助和政府救济始终恩泽不到的地方。我想从农村里出来的孩子,这种感受责任感可能会更强一些。
我想我会留下来,在这里学习,在这里历练,学一些知识,经历一些故事,把艰难化成动力,勇往直前,为心中的梦想做着无怨无悔的筹备,终会有一天,学有所成,衣锦荣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