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介绍:卢璐是高龄生了一对女儿,全职六年的家庭主妇。
打开网页问度娘:
"度娘,度娘,为什么要生二胎?"
0.1秒可以搜出两百万条网页,车载斗量。
我先说,我为什么要生二胎。
我是独生子女。从小到大我都在想,“为什么没有一个哥哥或者姐姐可以陪我玩?”
注意,一定不要搞错的思路。
做为独生子女的我,可从来没有想到过,“为什么没有个弟弟妹妹,我去陪他们玩?”
实事求是地说,我不是母性特别强的女人。天伦之乐,儿孙满堂只不过是幸福生活的选择一,二十一世纪,给了我们更多种选择。
结婚的时候,我的要求是:“我们可以不要孩子。如果要,一定要两个或以上。”
我不要我的孩子,在家里自言自语的围着自己的影子跳舞。
我不要我的孩子,在外面只能内心火热站在人群外面独行特立。
我不要我的孩子,成为那个不敢死,不敢穷,不敢远嫁,要自己背着一切的独生子女。
我要我的孩子,可以有一个一辈子都不会走散的同伴,相互陪伴,慢慢成长,携手相伴。
在爸爸妈妈都消失掉之后的那许多年,总还会有个人记得她们儿时大哭或者大笑的脸。
看起来很美,现在,来,我们打开网页再问度娘:
“度娘,度娘,兄弟姐妹,家庭矛盾?”
0.1秒可以搜出九百万条网页,满纸辛酸。
想象一下:
做为个新人第一天来上班。从第一分钟走进公司开始,就受到了整个公司无以复加的重视和重用。在你被追捧了三四五六七八年之后,突然有一天你发现一切都有点不同。大家都在忙着腾办公室,添置家具,准备迎接另一个人。
虽然每个人都还爱你,事实上,你从往昔的唯一,变成了现在的之一。
你觉得,你可以心无芥蒂的张开手臂的拥抱去那个来和你分享整个人生的人吗?
做为成年人,你都不可以。凭什么一个孩子就可以?
对于即将来到的弟妹,老大的感情其实是很复杂的。
因为这个要来临的小人,在可以玩,可以分享秘密,可以分担责任,让我们生出亲情,情同手足之前,首先夺走是父母家人对自己举世无双的爱和关注。
这是一个非常普遍,很难处理,而且非常隐晦的问题。
我在学校教课的时候和很多不同年龄的孩子有过交流,外加我认识诸多多子女的家庭,至今为止,我没有找到和父母一样喜悦和急切的等待弟妹来临的大宝,真的,没有一个。
未成年人和成年人有一个很大的区别在于,孩子们不会掩盖,没有缓冲的调节性,感觉痛了,就会直接反应出来。
但是孩子不同,性格不同,表现不同。有时候可能会非常激烈,也有也可能表面上平和,但是都是伤口深刻,碰到心尖儿的痛。
而且现在的中国父母,本身都是独生子女。从没有感受到被迫和别人享爸爸妈妈感觉。没有经历,没有体会,尺寸无法把握。
这个问题的更隐晦的关键点是,大宝不接受弟妹,违背父母初衷,并且损害家庭天伦形象。所以很多父母的处理方式,并不是正面引导,而是轻描淡写的掩耳盗铃。
人人都觉得,兄弟姐妹在一起快乐成长,相亲相爱,相互作伴,天经地义,理所应当。但是这是条成人的逻辑,也是个成人的意愿。真正实践起来,是需要花非常大的精力来引导和培养。
我怀子觅三个月,出门在船上受了点颠婆,胎盘有点剥离,出了一点血。要静养两周,不可以提重物。
从出生开始就天天挂在我身上的思迪,当时只有两岁半的年纪,她实在是不能理解妈妈为什么不可以再抱着她;为什么天天躺着;只要她一靠近,妈妈就很紧张,眼睛紧盯着,生怕她象是扑沙袋一样的蹦到我肚子上。
那是一次铭心刻骨的分离。痛过之后,从此之后,在思迪心里,爸爸代替了妈妈的位置。
再后来子觅出生,我得花很多时间照顾,思迪给阿姨说:“妈妈是子觅的妈妈,爸爸才是我的爸爸。”
当阿姨给我学,我仿佛听到了一根钝针活活戳进心里的声音。疼到极致,原来不是特别疼,而是麻麻的发木。
思迪子觅差三岁,但是这个问题并不是孩子年龄越大,就越可以理解和接受的问题。
大宝大了,的确可以更明白父母想要其他孩子的心情,但是明白不等于接受和执行。
如果两个孩子相差五岁之上,在成长过程中,根本没有交集,完全谈不上陪伴,手足之情更难滋生和培养。
在不需要计划生育的法国,根据我的观察发现,年龄相差八到十岁以上的兄弟姐妹的来往都不太密切,双方的态度常常是:“我们有血缘关系,而已。”
血缘是无法改变的既成事实。但是并不是因为我们有血缘,就一定情同手足。
一家子是否和睦甜美,幸福亲密,最重要的是父母。因为是父母们,在家里,定下了规矩,造成了氛围,许可了特权,教会了尊重。
我花了很多时间去思考,学习,立规矩并调整两姐妹之间的拉锯。
老大独享了很多年家中全部的爱,老大的心理是失落而嫉妒。但是老大毕竟大一点,知道面对弟妹要爱护,要分享,要和平共处。老大的心结是守不是攻。
老二从生下来就必须分享,从生下来就需要自己在老大的国土里面划出属于自己的那一部分领域。所以老二的个性往往更加叛逆,张狂和激进。老二的心结是攻,努力的攻。
可是生二胎这么苦,这么累,拼着老命,陪着时间,花这么多钱,担着这么大的责任,我绝对不是为了让孩子们,将来形同陌路或者相煎何急。
活在中国,最不缺的是一堆一堆“善意无心”专门给你往伤口上撒盐的人。他们会拉着面带阴郁的老大“无心”的问:“有了弟弟妹妹,爸爸妈妈喜欢谁呀?”
这是一个非常可怕而阴险的问题。人格曲扭的人,才不在乎他们面对的只是一个孩子。他们的快感建立在别人痛苦的表情上面。
每次有人当着我的面问孩子这个问题,我会抢先说,“爸爸妈妈都是一样的喜欢。”
然后趁孩子不注意的时候,无论长辈是朋友还是合作客户,我都会解释理由,希望下次不会再问出类似问题。
真有那种不把孩子当人的成年人,我口干舌燥的说完后,他们居然说:“小孩子,懂得什么呀?”
我会正色的说,“我的孩子我懂,请给我一点尊重。”
讲中文用到“尊重”是非常重的语气。讲话用到这字,常常就是弦断曲终,连朋友也做不成。
可是当了妈妈的女人,都是有精神偏执的母鸡。打我的脸,可以酌情处理,戳孩子的心,没得商量,绝对不可以。
平常在我们在家里,我和卢中瀚力求做到公平,持之以恒的公平。
生活不总是在买菜,可以找个公平秤。公平,每家都有自己的标准。把公平的规则公布给孩子,让她们自己去监督和执行。
一眼看不见,出现问题,要搞清楚来龙去脉,然后再下定论。
谁错了就批评谁,绝对不会因为子觅小就姑息。
“你大,你怎么不懂事,你要让着妹妹。”
这种撕心的话,是一定千万不能说,万千千万。
批评要是针对做错了地方狠批,譬如不能打架,不能抢玩具,iPad要轮着看。
父母,尤其是我,每周要留出一点和老大独处的时间。一起做一点事情,分享一些私密时间。
思迪最喜欢是听我给她讲她小时侯的事情或者我们一起看她小时候的照片。虽然她本身已经记不得那些细节,但是知道原来妈妈在自己小时候,也是像照顾妹妹一样的照顾自己的事实,就会感到安心和踏实。
思迪做了值得表扬的事情,哪怕只是很小的,一定要当着子觅的面表扬。无论是在思迪自己的心里面,还是在子觅面前,慢慢也就积累起来“我是老大,我可以罩着你”的气概。
最重要的是,我们做父母的,把自己力所能及的问题处理掉好,然后站在一边远远观望。
不要追求现期回报,给她们足够的时间,让她们慢慢的彼此适应,让她们自己找到一种方式一起成长。
我记得,子觅六七月的时候,有一天思迪子觅一人在客厅的一边,中间差了两三米。前面没有任何交集,思迪突然就拿起眼前的小皮鞋就扔了过去,准头极好,正扔到子觅脸上,当场子觅的鼻血就流出来了。
我记得,子觅一岁的时候,脾气就已经大的象一头小毛驴。我带着她们两个去家乐福,子觅见什么拿什么,拿不到就拼命哭,拿到就死命抱住不松手。
我好说歹说,精疲力尽,小姑奶奶不依不饶。最后我气爆了,把推车往旁边一扔,回头扯过思迪说:“我们走吧,不要她了。”思迪小脸儿煞白,死命的抓住童车的把手,半步也不肯离去。
我还记得,子觅快两岁的时候,有思迪的小朋友来家玩。我给了每人一小碗饼干。子觅是个贪吃的胖丫头,吃完自己的,不敢抢姐姐的,就去抢来玩的小朋友的饼干。
不到两岁的子觅明显不是四岁多的小男生的对手。这时候思迪加入战场。平时在家里,思迪是绝对不会让着子觅的,我以为思迪一定会帮自己的朋友要回饼干。
思迪掐着腰把子觅挡在身后面,对给自己的朋友说,“你给她。这是我妈买的,我家的饼干,我妹妹想吃多少就吃多少。”
那个时候思迪还不太到五岁,我看到这一幕,泪一下子就盈出来。
我赶快转过头说,“饼干还有很多,我去拿来。”
当妈再辛苦,在漫长疲惫的一天中,孩子们会给我们准备出人意料的惊喜,满满地都是幸福。
现在思迪已经六岁半了,子觅也已经三岁半了。她们在一起生活三年了。三年对于成年人来说,转眼就滑过去了,但是对于孩子们来说,这就是她们的一辈子。
现在,她们两个人成了连体。
永远在寻找,一刻也分不开,可是在一起就是为了打成一团,赌气流眼泪。
从笑到闹到打架流眼泪,这是一个大概五到十分种的循环,不停反复。
最可怕的惩罚是,去面壁,但是一人一个房间。
思迪还是会用她大子觅的那三年的经验和智慧,给铺个小陷阱,下个小绊子,在妈妈批评妹妹的时候,幸灾乐祸的挤眉弄眼。
子觅还是会一笑二哭三耍赖的横在妈妈和姐姐中间,扯着我的腿,爬到我身上,企图占据妈妈所有的时间和空间。
相爱相杀,一会哭一会笑,在家里没有一刻可以安静的时候,但是一致对外,同仇敌忾。
等到长大了之后我们才明白,所有的理所应当,所有的易如反掌,所有的轻而易举,只不过是眼前看到的迷人的表象。
背后的辛苦,付出,坚持和努力,虽然没有人看得到,但是如果差之毫厘就会谬以千里。
做父母最难拿捏的,就是根据自家情况,量身定制的度。
每个父母都是最伟大的雕塑家,因为有一生的时光,让我们发挥创意慢慢的塑。
文为原创,如需转载到其他平台,请联系我,加白名单。
如果是转发到自己的朋友圈的话,就不用联系我了,谢谢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