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夏
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夏虫也为我沉默
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徐志摩《再别康桥》
立夏
重温经典,徐志摩的笔下,夏虫也为之沉默。今日立夏,夏虫不再沉默。立夏,从蝼蝈(俗称拉拉蛄、土狗)不甘沉默的鸣叫声开始。荷花尚未开放,清香已随风报到;再看夏竹晨露,如琴弦顿音,清响回耳。
立夏,五月节,每年5月5日至5月7日之间到来。立夏表示即将告别春天,是夏天的开始。立后,炎暑将临,雷雨增多,农作物进入旺季生长期。立夏一候蝼蝈鸣。蝼蝈成群鸣叫,土气盛,5日后,蚯蚓松土而出,阳气足,利于养生;又5日,王瓜生,入三候,待小满。
立夏后天渐热,宜养心
自然界四时阴阳消长变化,与人体五脏功能活动相互同应。夏与心相通,立夏后的高温容易引起情绪躁动,导致心火过旺,引发各种疾病。因此,立夏养心是第一要务。《黄帝内经》讲,五脏之中与夏季对应的是心,心属火,所以说在炎热的夏天,心静自然凉。
如果你懂得乐调,就懂立夏后要多听琴曲。国乐艺术家方锦龙说:“拨动琴弦,就是拨动心弦”。调心莫过琴音,宫商角徵羽之徵音与夏相辅。如古代名曲之《关雎》《石上流泉》《渔樵问答》等,都有静心、养心之作用。
第六届中国网络视听大会上绿珠姐与国乐艺术家方锦龙合影
好的饮食也可营造心静自然凉的境界。比若说百合,苦瓜、苦菜之类的食物皆可养心。所以,立夏后“苦其心志”,有调养身心之功效。
立夏后,以丝质、棉麻、雪纺为材质的服饰也有调心除燥,清爽宜人的作用。穿汉服倒是不错的选择。夏装除了材质,配色尤为重要,大热天暖色过重,会给人视觉上的压力。
【嫣然】立夏的天空,清婉如溪
笔者发现,立夏后穿雪纺材质的汉服,如行雨巷,倍感凉爽。【嫣然】取雪纺条与竹丝绉,白色与浅蓝给人一种清凉的感觉,整件衣服就像立夏的天空,浑然一体,恰如元青花抹上三色浅釉,清婉如溪。其绣花,像夏日里开放的花朵,一簇簇的绽放在蓝天下,微风拂过,百迭裙浅粉色的裙带与灰蓝背景深浅辉映,绣花如竹露滴落拼凑,焕发着这一季的宁静与美好。
绣花如竹露滴落拼凑
立夏养生多补水
《黄帝内经》上说:热者寒之,寒者热之。立夏后,气温逐渐升高,人体消耗也随之加大,人往往会觉得疲倦,此时的养生方法尤为重要。多吃油腻的肉食,或易上火的食物,会造成身体内、外皆热,容易出现上火。
早食粥,午餐喝汤配味苦菜,这样既能生津止渴、清凉解热,又能补养身体,有利于调节身体的阴阳平衡。阴阳平衡,百病除,也是清凉一夏的伊始。
养生姜汤
中医认为,脾为化生之源,是人体的气机枢纽。夏季天热,解决此时脾胃功能紊乱,饮食上宜清淡、多补水,可适当饮用冷饮,也可多吃易消化或酸味食物。
稀饭或生姜汤是大家熟悉的夏季养生饮食,据说熬立夏粥讲究在村头巷尾进行,就地搭灶,安上大铁锅,点火熬粥,炊烟袅袅后,来一碗立夏粥最好。吃了这种粥,邻里和睦,专心耕作。
立夏习俗与故事
又是一年立夏时,立夏历来受到农耕社会的重视。“迎夏之首,末春之垂”,立夏意味着春季的正式结束和夏季的到来,也预示着农作物开始进入生长的旺季。在漫长的岁月中也形成了各地很多别具特色的节气民俗习惯,比较常见的有迎夏、尝新、斗蛋、称人等。
立夏同样受到官方重视。比如皇帝会率领文武百官举行迎夏仪式。以表达对丰收的祈求和愿望。
民间迎接立夏,有许多习俗,不同地区有不同特点。不同地区的立夏饭各有不同。比如江浙有乌米饭、糯米饭、五色饭,闽南有虾面,北方有榆钱饼,各有特色。
立夏斗鸡蛋
江浙一带,会备酒食送走春天,名为饯春。劝君更尽一杯酒,春走东南迎夏天。江西一带有立夏饮茶的习俗,会饮立夏茶祈愿平安。
另外秤人的民俗在许多地方都流传,相传是蜀国被灭时,后主刘禅被迁到洛阳后,被诸葛亮降服的孟获每年立夏这天都要去洛阳看望刘禅,并为刘禅称重,扬言若刘禅被晋武帝亏待,必然起兵攻晋,晋武帝为了迁就孟获,就在每年立夏这天,用糯米加豌豆煮成中饭给阿斗吃。阿斗见豌豆糯米饭又糯又香,就加倍吃下。孟获进城秤人,每次都能保持体重。这一传说,虽与史实有异,但百姓希望立夏秤人会带来福气与好运。
日斜汤沐罢,熟练试单衣。又闻蝼蝈叫,移步荷花池。微风送清香,竹露滴清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