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网上食指和余秀华撕逼得厉害,这两个风马牛不相及的人怎么隔着代沟交上火了。出于好奇,就上网查看了一番。此事起因是食指先说了余秀华的“坏话”,余秀华进行了反击。我读了余秀华的反击文章,感觉写得不错,其欣赏性胜过她的诗歌。这里,我不想说余秀华什么,因为我体验不到她的内心,发挥我的想象力也体验不到。就这件事我只想对食指说点什么。
食指是这样批评余秀华的:“看过余秀华的一个视频,她理想的下午就是喝喝咖啡、看看书、聊聊天、打打炮;一个诗人,对人类的命运、对祖国的未来考虑都不考虑,想都不想;从农村出来的诗人,把农民生活的痛苦,以及对小康生活的向往,提都不提,统统忘得一干二净,这不可怕吗?评论界把她捧红是什么意思?评论界的严肃呢?我很担心。今天严肃地谈这个问题,是强调对历史负责。不对历史负责,就会被历史嘲弄,成为历史的笑话。”
食指的这段评论是在《在北师大课堂讲诗》新书发布会活动现场说的。据说,这段评论并不是现场即兴,也不是对听众或媒体提问的回答,而是事先准备好的讲稿中的一部分。整个发言3分钟左右,其主旨是表达对白话诗发展现状的担忧,认为诗歌应回归“大众性”与“民族性。可是,媒体却偏偏把说余秀华的那段单独提出来,并放大与炒作。唉,真狗仔也!
食指,被誉为“朦胧诗鼻祖”。我中学时就读他的诗,《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相信未来》堪称经典,影响了我们一代人。他今年应该是七十岁的老人了,我想对这位老人说:佛,在庙里才是佛,去到闹市指手画脚,会被人当做小丑的。我估计,食指对余秀华并不怎么了解,其了解只限于道听途说,他可能都没读过余秀华的诗,即便是读了一两首,也没读明白,他体验不到余秀华是怎样的一种内心境遇,因为余秀华是个特例。余秀华说她没读过食指的诗、对食指不熟悉,应该是假话。女人吗,说点小谎是天性。
其二,食指对余秀华的批判有些为老不尊、倚老卖老。食指是1948年的,余秀华是1976年的,可说是父女辈分。试想他会用“打打炮”的语言去批判他的女儿吗?绝对不会的!他老人家忘了“幼吾幼及人之幼”的圣人之训了,以至于自己“为老不尊”。但是,他又似乎认定了“老吾老及人之老”,认为不管说什么年轻人都得听着、都得遵从。可惜他高估了自己、选错了对象,余秀华是谁呀!“倚老卖老”反被骂为“老而不死是为贼”。唉,上了岁数难免犯糊涂。
其三,道不同不相为谋,不能拿你的尺度去衡量和要求别人。各有各的命运,各有各的使命。各自做好自己,各自完成好自己的使命就,这个世界就OK了。《中国好声音》,多好的节目呀,自从周杰伦上去当导师,我就不再看了。因为对于我已不再有任何价值取向。同样,余秀华对于食指肯定也没有任何价值取向,你不去理会也就是了,却偏偏瞎操心,非得让人家去考虑“人类的命运、祖国的未来”以及“农民生活的痛苦”和“对小康生活的向往”。我是余秀华我一定会说:臣妾做不到呀。
再者说了,余秀华“理想的下午就是喝喝咖啡、看看书、聊聊天、打打炮”有什么不对吗?如果余秀华真能这样,她一定是过上了“小康生活”了,应该为她高兴。莫非是“打打炮”,使你老人家受到刺激和伤害了?人老了,机能下降或丧失,这很正常,不能因此产生出“羡慕嫉妒恨”。
最后,要说的是,老诗人您注定成为过去时了,您曾经引领时代,您现在也可以预测未来、寄予未来;但你不能点评未来,未来可以点评您,未来只有未来的未来去点评。
说到这最后了,突然想起老子的话:知者不言,言者不知。以上,权当没说。
作者简介:江湖散人,本名王振,字祖兴,号江湖散人。1967年12月出生,河北省黄骅市南大港人,现居河北省廊坊市。石油工人,中石油渤海钻探工程公司职工。常年浪迹荒野,不知都市繁华,不明世俗流年,只求心灵的完美,思想的自由。中学时开始发表诗歌,散见于国内报刊、诗刊,有诗获奖,有诗入书。近十余年未写一字,只醉心读经。著有诗集《爱你,以一世为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