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
前一句还在说学习的态度,这里就直接开始阐述孝悌,稍微有一点转折。不过逻辑上没毛病。前一篇说了学习的态度,接着就阐述要学什么。
首先讨论的是“孝悌”。说“孝悌”之前,先得说一下儒家的核心表述——“仁”,“仁”者,人二,也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所以在儒家来说最重要的就是关系,人与自己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人与整个社会的关系(那么同时也可以得出“礼”在儒家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在这些关系里,最核心的或者说最初始的东西是什么呢?孝悌。
一般意义上,孝是对生身源头的感恩与礼敬。也就是感念生身之处,感恩生养。那么从对父母祖先的感恩出发,就可以去感恩最初的源头,也就是载物的天地大块。这是一种返本的思想,而孝是其苗芽。
“悌”表达的是兄友之情,这也是生而为人的天然的情感。人先爱自己,然后爱父母,然后爱兄弟姐妹。那么从“悌”出发,同样可以拓展为对同源而生的兄弟姐妹的爱。但这种胸怀天下的情怀,是从为人最初始的天然情感而来的。所以儒家以孝悌为本。
以上是从个人修养来说,那么从整个社会的关系来说,一个孝悌的人,因为心中存有他人,所以不会以破坏为乐。
而且这个最初的感情拓展到极致,就会成为范仲淹说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对整个社会是非常有益的,所以儒家说“孝悌为本”。
说到“孝”,如果不厘清它的概念,不讨论现在很明显的,甚至发展到“父母皆祸害”的亲子矛盾,那算是白写这篇文章了。不过作者在这里可能要偷个懒,以后补上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