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鞋儿破,帽儿破,身上的袈裟破。你笑我,他笑我,一把扇儿破。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无烦无恼无忧愁,世态炎凉全看破。走哇走,乐呀乐。哪里有不平哪有我,哪里有不平哪有我。”
对于这首广为人知的《济公》连续剧主题歌,人们喜欢哼唱,同时也喜爱那个鞋破帽破、疯疯癫癫的济公活佛。济公传说的发展经历了宋代以前的孕育准备期、南宋初的萌芽形成期和明清以来的成熟发展期,至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济公传说是以南宋禅宗高僧道济的故事发展演变而来的一种民间口头文学,主要分布于浙江省以天台为中心的区域,并由此辐射全国,影响世界。
据调查,现存于天台民间的济公传说有数百种。这些传说以济公生平经历为主线,内容广泛,涉及济公身世、童年生活、扶危济困、戏佞降魔等方面。其中《飞来峰》、《卖狗肉》、《斗蟋蟀》等段目已成为经典。
上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济公传说赖以生存、流传和发展的社会环境发生了变化,原生的济公传说一度面临失传和湮灭的危险。天台县政府高度重视,大力拯救这一优秀文化遗产,使济公传说的影响力不断提高。1986年电视连续剧《济公》的播放,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少年的欢迎,在国外也产生很大的影响。
济公精神传天下——济公品德道俗同钦,不但生前受人景仰,圆寂之后亦被世人传颂膜拜。“无我利他”四字概括济公精神的内核,又以“惩恶扬善、慈悲度人、和乐处世”为其具体表现。既“癫”且“济”,“癫”是外表,“济”是实质,寓“济”于“癫”之中,这就是济公和济公形象的基本特征。济公专管人间不平之事,他惩恶扬善、治病救人,老百姓将他视为“活佛”,那些为富不仁、坏事做绝的恶人更是对他又恨又怕。惩恶扬善是济公精神的一个突出表现,济公甚至说“诛恶人即是善念”,他敢于提出破佛门杀戒,伸张正义于天地间。 慈悲度人,是济公精神的主要表现。济公身为佛门弟子,却不忘生在凡间,要接触凡人凡事,接触凡间善恶美丑。他抛弃一般大乘佛教的四大皆空,采取积极入世的态度。这与他受儒家积极入世思想和民间侠义精神驱使有关,同时,又与他从小就在佛道双修的赤城山攻读,并受到“台州式硬气”的民风陶冶有关。 和乐处世,是济公精神的独特表现。济公,打破了一直以来苦行僧的形象,可以说活得潇洒、自由。他“狂而疏,介而洁”,大碗吃肉,连瓮喝酒,四处云游,出入歌楼酒肆,蔑视一切清规戒律,这是因为他既受到佛教禅宗的熏染,也受到了道家隐逸之风的影响。修行不流于形式,讲求心悟。同时他“息人之争,救人之死,皆为之于戏谑谈笑间”。对于恶人也不是一棍子打死,与恶人恶事斗智斗勇,和谐相处于各个阶层,上至官员,下至三教九流。
正是这样惩恶扬善的高尚品质,让济公传说在民间广泛流传,经久不衰。
注:信息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