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2点决定去逛一逛景山公园,撇开路痴浪费的各种时间,在晴朗的光阴中,绮望楼下北风呼呼地刮在脸上,正好3点整。
第二次常驻北京,来了差不多40天了。一直待在工作地方,活动半径不超过2公里。不出门,无论你待在那个城市,生活不会有什么两样。
越长大,发现时间过的越快。一晃眼就是一天、一周、一年。彼时与此时的自己,仿佛没什么改变,工作、生活、认知、家人甚至春晚,都熟悉的仿如昨日。
对于这种感知时间的能力,知乎一篇高赞文章给出了一个定义——应对主观时空扭曲的能力。
当你5岁的时候,接触的任何东西都足够新鲜,都在往你大脑里储存。那时候的一年,增加的是五分之一的记忆。
而当你30岁的时候,过去的一年,增加的仅仅是30分之一的记忆,而这30分之一的记忆还因为重复的工作生活,固化的认知等原因,新鲜的记忆变得更加少。
小时候课间10分钟都能干好多事情,而现在窝在家里,一转眼周末就没了,一回想,却记不起自己做了些什么。这就是感知时间越来越快的部分原因,颇有点相对论的感觉。
这次选择走出来,抵抗北方冬天的寒风,去一去陌生的地方,做一做不重复的事情,很大部分是为了对抗这种对时间越来越快的感知,走出舒适区,走出熟悉区,寻找更多新鲜记忆,增加脑容量新内容的比例。
一路上公交车报着站名,天坛、胡同、鼓楼,这些才是北京之所以为北京的内核。售票口拿着学生证买票的游客,原价2元半价1元,能让你回忆起大学里拮据但欢乐的时光。
一个地方,你很可能一生不会来第二次。对于一个公园,我也尽量做足准备,查背景知识,下导游语音。所以3点整,北风呼呼地刮在脸上的我,知道眼前这座楼叫做绮望楼,为表达皇室崇尚儒学而供奉着孔子牌位。门前是月台,祭祀表演用,而这表演用的月台下是两位大妈在跳飘带舞,一古一今,相得益彰。
景山公园有5座观景亭,曾供奉着5尊佛像,八国联军入京被抢走了4尊。游客中有不少这八国的外国友人,他们游览的心情估计又会不一样吧!位置最高的万春亭,建于北京城的中轴线上,这里能够一览故宫建筑群落的全貌,被誉为“京华揽胜第一处”。
除了5座亭,有几棵树是必看的。一是“罪愧”,李自成攻下北京城后,崇祯皇帝朱由检自感愧对列祖列宗,在老槐树上自缢身亡。
还有一棵“虬龙柏”,明嘉靖帝在此安葬着他喜爱的小猫,并为它立碑纪念。天子与庶民,人性方面有着很多的共同之处。小时候用火柴盒安葬死去的金鱼,或是蚕宝宝,或是蝌蚪。幼小的心灵第一次认知到死亡之事时,那种心境也大抵如此吧!
与每个城市的公园一样,这里成了老年人休闲活动的主阵地。在景山山顶的时候,就能够听到此起彼伏的合唱,配上这历史的韵味,很容易陷入某部影视作品的氛围中去,比如《与青春有关的日子》《血色浪漫》等等。下山循声而去,零零落落发现了五六个合唱团,歌声悠扬,北京味飘散回荡。
离开景山,右转沿着护城河走着。河已结冰,边缘还有1米宽的活水,一路四合院和各国家机构,院门紧闭,说不定里面住着的就是谁谁谁。50米一治安点,时不时一队士兵列队出现。这个时间点,顺便去天安门广场看看降旗仪式,上一次在北京呆了5年,没想过要去看一次升旗。赶上了,就弥补一下。
结束行程,回去,吃饭。发现才7点多钟,这4小时,过得很慢,让我感知到了时间放慢了脚步。
因为没宅在屋里,我发现北京公交车上有wifi,
发现又要适应上下车刷卡的准则,
发现电车不是一直连接着电线,
发现路边几个年轻人被一只小狗吓得不敢动弹,
发现士兵还是穿着单薄的迷彩服,
发现升降旗时的长安街不仅仅是红绿灯指示,还有大量武警车辆挡在各个路口,
发现天安门西侧便利店居然不卖烤肠,
发现自己还缺一个口罩……
我们没条件去实现“间隔年”,但我们可以选择“diffrent weekend”。每周拿出一天,远离熟悉区,为自己补充一些新鲜记忆,延长我们的生命感知长度。
最后
欢迎留言告知,你是怎么度过不一样的周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