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案:李某某,女,22岁,学生。2016年7月13日就诊。(选自张教授临床案例)
【主诉】:心慌、气短(自己感到气不够用)近半年,伴失眠。
【病史】:患者两年来学习紧张,常常熬夜备战(参加研究生考试),于半年前自感“心慌、气短”,并逐渐出现夜卧不安,难以入眠、易醒(常于凌晨醒来难以入睡,梦不多)。曾就诊于某医院,动态心电图示:阵发性心动过速,偶发性早搏。服用“稳心颗粒”“参松胶囊”有一定效果。一周前就诊于另一家医院,建议“射频消融术”,因惧怕手术,故前来寻诊。
【刻下】:心慌、气短,难以入眠,易惊易醒,伴精神不振,手心汗出,偶有头晕。月经周期、经期基本正常,经量偏少、色淡,无腹痛。大便溏薄。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细。
【诊断】:1.心悸 2.不寐。
【证属】:心脾两虚,神失所养。
【治法】:益气健脾,养血安神。
【方药】:归脾汤加减
炙黄芪30克 党参12克 炒白术10克 茯神15克
远志10克 木香10克 当归12克 龙眼肉10克
炒枣仁10克 麦冬10克 五味子10克 肉桂3克
合欢皮30克 莲子心1克 鸡内金10克 炙甘草6克
7付,水煎早晚饭后温服。
【分析】:患者以“心慌”“失眠”为主诉就诊,故诊断为“心悸”“不寐”。
患者系某大学四年级学生,积极准备考研,自然学习压力较大。中医学认为“思则伤脾”,一则脾胃虚弱气血化源不足,二则劳神耗血,最终导致心血亏虚,心神失养,神不守舍,故见心悸,失眠,半夜易醒。间断性治疗半年余,虽有一定疗效,然不满意;继则有医生建议“射频消融”导致心里紧张,故而见易惊。
“血为气之母”,阴阳互根互用,血虚导致气虚,故见精神不振、气短;脾胃虚弱,运化失职,食积化热,故见手心汗出。
气血亏虚,血海不充,故见月经量少,色淡。气血不能上荣清窍,故见头晕。
【按】:学习耗神耗血,所以一定要嘱咐患者多食蛋白质含量较高的食物。该患者,在嘱咐时告知平时不喜欢吃肉食,这也是在学习强度较大时,产生上述症状的主要原因。给患者交流过程中,明显可以感到患者说话的句子较长,或语速较快时“气”明显不足。
作为一个医生,在面对患者时一定要心思缜密,密切注意患者的点滴行为,不可放过任何一个细节。
【方药分析】:归脾汤是治疗心脾两虚“心悸”“不寐”的经典用方。方中黄芪、党参、白术益气健脾,补益后天之本,鼓舞气血生化之源,为君药。当归、龙眼肉、枣仁辅助君药养血安神为臣药;茯神、远志宁心安神以定悸为佐;木香行气悦脾,以防滋腻药物阻碍脾胃运化,为佐。甘草调和诸药为使。
化裁中,加麦冬、五味子,与黄芪配合,取“生脉饮”之意,益气复脉。少佐“肉桂”取“少火生气”之意;佐“合欢皮”增强宁心安神之功;佐“鸡内金”取消食化积之意;佐“莲子心1克”清心除烦,是本方的神来之笔。
2016年7月20日二诊
难以入眠除,一周了心悸发作两次,且持续时间明显缩短。手心出汗除;精神好转,情绪良好;大便偏溏。舌淡苔薄白,脉细。
【方药】:
炙黄芪30克 党参12克 炒白术10克 茯神15克
远志10克 木香10克 当归12克 炒枣仁10克
麦冬10克 五味子10克 肉桂3克 肉豆蔻10克
7付,水煎早晚饭后温服。
2016年7月27日三诊
诸症消失,精神饱满,情绪良好。舌脉常。
【方药】:归脾丸,每次8粒,每天一次,续服一月巩固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