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在山为王,坐第一把交椅好好的,偏偏要接“兄弟”(宋江)上山。这个“兄弟”不是来大碗喝酒,大块吃肉,大秤分金银的,分明就是来要命、要“江山”的。再说哥不死,“弟”咋能继位,成为梁山好汉们的“大头领”?这是作者必然的安排!
怪谁呢?当然,你是为了报答救命之恩,可兄弟们用血和生命换来的水泊梁山呢?却成了一汪洼地,成了葬送他们的坟场。
如果把宋江比做一只猛虎,晁请宋入伙,就是养虎为患。说宋江是虎,可不是随便乱说的,有诗为证。话说宋江被发配到浔阳江的时候,喝酒狂起,便在墙上题了一首反诗:“自幼曾攻经史,长成亦有权谋;恰如猛虎卧荒丘,潜伏爪牙忍受”。也正是这首反诗,让他与“良民”绝缘。
虎呀,要么把它处死,要么远远的驱赶。虎饿了,就得吃人。绝对不是像祥林嫂(鲁迅小说里的人物)认为的,天冷了,山上没东西吃,老虎就会下山来吃小孩。不管是春天、冬天,老虎就是老虎,它就得吃人,这种无人性的东西本质不会改变。
晁天王“请”一只猛虎上山,无疑自掘坟墓。起初不敢接受他的好意,(晁盖推选宋江为梁山水泊的头领,宋江假意推托)是因为他刚到贵地,人生地不熟的,一旦时机成熟,大权在握,就不跟您讲客气了。你想不让他为王,恐怕性命攸关。这不,讨伐曾头市,一场战役,就让晁一命呜呼了。
毒箭重伤时,为什么你的“好兄弟”只是在那嚎啕大哭,预备您的后事,却不想法赶快救人,活生生看着您咽气。
不过好在托塔天王-您在临死之前总算把这好“贤弟”,(宋押司、宋公明、及时雨)的嘴脸看穿,可能您还知道,是谁在背后下了毒手,要不然您怎么立下遗嘱:谁为你报了一箭之仇,谁就为梁山之王。
可惜呀,您早大权旁落,您的影响和凝聚力已然不如您的宋贤弟。不是吗?他没有报那一箭之仇,照样做了水泊梁山的大王吗?而且还几次接受朝廷招安,改聚义厅改为“忠义堂”。
“天天招安,招安,招个鸟安”(黑旋风李逵语)这种招安的结局是气死了林冲,气走了武都头,断送了上百好汉的性命。曾经的风起云涌转瞬烟消云散。而托塔天王-晁盖您这样一个义薄云天的好汉最终也只落得个尘归尘,土归土,湮没无闻。好像这个梁山水泊您从不曾来过。兄弟们的惨剧,您怎能心安?此仇未报,焉能合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