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声明:文章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文/星海月浅原创
《续黄粱》是《聊斋志异》其中的一篇故事,讲述的是曾某考中进士后,在寺庙中做了一个离奇古怪的梦,来时得意洋洋,回时垂头丧气。
曾某和同伴在京城郊外游览,听说佛寺有算命先生,请其卜算一卦。算命先生见曾某意气风发,有意奉承,给曾某算命时便说他可做二十年太平宰相。
因正好下雨,曾某和同伴在老和尚房中避雨,不久便在床上睡去。
梦中,曾某成为朝廷太师,皇帝对他亲切有加,权势滔天。曾某睡前的畅想一一实现,家财万贯,美人相伴,百官巴结,荣华富贵享之不尽。
然好景不长。曾某利用职务之便,公报私仇、收受贿赂、强抢民女,残害百姓,亲朋好友和奴仆都仗势欺人。所及之处,怨声载道。曾某被百官弹劾,终于,皇帝将他贬谪边疆。前往途中,半山之上,曾某死于曾经受害的百姓手中。
曾某死后,鬼差将他押至阎王殿,经阎王审判,曾某被处以油锅之刑、刀山之狱等,最后,阎王让他托生为乞丐夫妇的女儿,终日食不果腹,衣不保暖。
乞丐女儿十四岁时,被卖给秀才当小妾,秀才大老婆天天虐待她。某天夜里,秀才在她房里被闯进来的强盗杀害,大老婆状告她招来奸夫杀害丈夫。官府定案,她被判凌迟处死,行刑时感到冤屈,社会比地狱还黑暗。
故事进展到此,曾某从梦中醒来,面色惨淡。室内的老和尚对他说了一句富含哲理的话,故事走向尾声。
“修德行仁,火坑中有青莲也。”其意为做人要修德行,行仁道,就算身处火坑中,也能如青莲一般生长,清净无染。
整个故事,通过一个梦境,道出很多社会黑暗问题,如官官相护、贪赃坏法、仗势欺人、天怒民怨等。但黑到极致,光明就会重现。曾某亦因此受到惩罚,被皇帝贬谪,被阎王处罚,转世投胎也不得安生。
作者在文中所表述的,恶有恶报,在现实中能否实现,不得而知。不管在哪个社会,这些邪恶的现象,都是存在的,屡犯不止。
作者用一个梦来呈现社会现象,表达恶行必有恶报,通过老和尚的一句话,告诫世人应该修自己的德行,要行仁道。
《续黄粱》的故事,我个人阅读时,是比较喜欢的。情节丰富,简短而紧凑,环环相扣,步步推进。
语言描述上,有些细节十分生动,也采用了很多修辞手法。
如曾某问算命先生:“有蟒玉分否?”用了借代手法,“蟒衣玉带”代表的是古代官服,借问自己能否为高官。
“应诺雷动”、“声如雷霆”、“如丘陵”、“乱如密笋”、“气魄悚骇,如饮冰水”等,这些,都是使用了比喻手法。“可死之罪,擢发难数”则为夸张手法。
在结构上,文中有一处采用“鸾胶续弦”手法。
曾某沉溺歌舞声色,山西巡抚赠与其乐女十人,其中嫋嫋和仙仙特别美,甚得曾某喜爱。后来嫋嫋和仙仙先后死去,他就想起自己曾看上一个绝美少女,因财力单薄,未能如愿。遂派人送去钱财,硬是把女子接了回来。这里就体现了包公弹劾的“良家女子,强委禽妆”一说。
以上关于修辞和结构手法的分析,是我个人陋见,正确与否,有待考证。
其实这个故事,我阅读开头的时候,心中想:它是不是通过一个梦境,让曾某看清升官发财,为富不仁的后果,清醒过来之后,就变成一个清廉爱民的好官。没想到结局是这个梦把曾某给吓到了。
当然,这里的结局,其实是开放式的。结尾只写到曾某升官发财的想法淡薄,后来隐遁深山,不知所踪。
曾某到底是变成默默无闻的市井小民,还是如老和尚所说,修炼自己,积善行德,又或者他努力过,终是被梦中的场景吓到,变得胆小怕事,最后归隐,作者没有给出一个最终结局,就如人生充满变数,有无限可能。
《续黄粱》,黄粱一梦,这里还涉及到一则寓言故事,出自唐代《枕中记》。
《枕中记》其实也是一个关于梦境的故事,主人公卢生在客栈中遇到道士吕翁,向吕翁诉苦,吕翁让卢生枕着他的青瓷枕睡觉,自会梦想成真。卢生果然做了美梦,可惜终究要回归现实。卢生一梦醒来,店家的黄粱饭都还没熟,于是就有“黄粱一梦”的说法。
蒲松龄解释说,《续黄粱》就是《枕中记》的续编。
《枕中记》梦中卢生的人生经历,与苏东坡有点相似,升官、被贬,升官、被流放,平反,这个故事教会人们荣辱和得失的意义。
而《续黄粱》则是告诫我们,要修德行,行仁道,给自己积善德。
“黄粱一梦”比喻的是虚幻的梦境和不可实现的欲望,更多的表达一种贬义。
黄粱美梦,人人喜欢。但梦就是梦,我们要看清现实。
我们可以以此为动力,去奋斗,去争取,通过正当手段,得到自己想要的,实现自己的梦想。
谁说黄粱美梦就不好?万一实现了呢?
《续黄粱》的续编,也许就可以再来一个故事,告诉人们: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