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某听书平台上利用间隙时间听红楼梦已经累计60小时了。越听越入迷。
提起这些经典名著,原本是不太感冒的。记得上高中时,有一个要好的同学就爱读红楼梦,当时信息相对闭塞,而我也是每天埋头读书,对此并无兴趣。她谈论过里面的什么情节已经完全不记得了,只是她滔滔不绝地在耳边说起红楼梦的那种场景还犹如昨日,也就是那时红楼梦三个字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脑海里。
以前也听说过有红学派,也就是专门研究这本书的,总觉得作者凭借着自身才华写的一本书,竟然能让后人成立一个学派专门去做研究,曾经十分不解。
后来慢慢的读书多了起来,也知道了书也有“好坏”之分,确切的说是有无价值和营养。也才更懂得了经典的意义所在。最近也看到一句话:读书越少,对环境越不满;读书越多,对自己越不满。慢慢的发现自己需要学习的还是很多。
余华在《没有一条路是白走的》一书中写到:阅读打开了我们个人的窗户,让我们意识到天空的广宽和大地的辽阔,让我们的人生由单数变成了复数;我们感到自己的生活得到了补充,我们的想象得到了膨胀;这些和自己毫无关系的故事会不断唤起自己记忆;让那些被遗忘的往事和体验不断回到自己身边,并且焕然一新。
他当时读到杰克伦敦的一句话:宁可去读拜伦的一句诗,也不要去看一百本文学杂志。
所以余华就去读了很多经典作品,这些经典都是经过了时间的考验,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和灵魂的漫长旅程。他在书中写到,如果一个人在少年时就开始阅读经典作品,那么他的少年就会被经典作品中最为真实的情感和思想带走,当他成年以后就会发现人类共有的智慧和灵魂在自己身上得到了延续。
余华提到:童年的经历对一个作家有着一生的影响,童年对世界的印象就像一张白纸在复印机里一下复印下来一样,而后来只不过是在局部做一些修改。
有时想想,能被奉为经典的著作能经历岁月洗礼长久不衰,《红楼梦》也是经曹雪芹之笔展现了一代贵族的没落,听说他写此书历经10年,真是让人不得不佩服。
琢磨先生在《以幽默的方式过一生》书中也有提到阅读的乐趣:你可以通过读一本传记,窥见别人的人生;你可以读一本心理学的书,洞悉自我的处境。你可以读一本历史的书,看刀光剑影,明白再辉煌的生命也会尘埃落定。读书,让你在历史,未来,现实,空虚中来回穿梭,然后发现自己生活更多的可能。
读名家之作,很多文字都会触动内心,引起共鸣。现在想来,在很早,自己心中就有一个文字梦,现在的阅读也许是在为梦想铺路。有人说写作注定是一条孤独的路,但我从来没这么觉得,因为因为文字,因为写作,我的内心充满了从未有过的丰盈,是非常欢乐的。
细算起来,高中那段时间已经将近过去十年了,不知道那个爱好红楼梦的女孩现在还有没有继续研究这本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