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笔记小结
跟第一讲开篇就否认了“经济学原理不能解释中国特色的现象”一样的套路,第二讲开篇就否认了“公平与效率是此消彼长、互相对立的关系”。
省去原文对马粪案的描述,我用自己的话来总结这么一个例子:
有一个地方存在着一堆无名无主的原材料,先来了一个人A,将原材料加工成商品,但是没有马上拿走,因为要先去找携带商品的工具。这时来了第二个人B,他随身携带着工具,且对他而言,面前的是一堆无名无主的商品,所以顺手就拿走了。当A回来时,发现通过自己的劳动所加工而成的商品被别人顺手牵羊了,觉得很不公平。于是去找B,两人发生了争执,闹上了法庭。
故事发生到这,我们来梳理一下。这里面A、B两人的区别是,A付出了劳动而B只是捡现成的。但是对于B来说,他是否认可A遇到的不公平呢?对于B来说,他从商品所有权的角度认为,尽管A付出了劳动,但是A也没有对这些商品的所有权。所以B不认为自己的做法是错的。
再来进一步梳理。这个故事要说的矛盾其实就是:我们应该鼓励通过劳动创造财富,还是只鼓励确立财富的所有权。
我们可以试想:当人们被鼓励通过劳动创造财富的时候,人们就会更愿意尊重别人的财富,更愿意去创造更多的财富,这时,保护财富所需的努力小于财富本身的价值;而当人们被鼓励只用去确立财富所有权的时候,人们主动创造财富的意愿就会减少,因为人们只会把更多的精力用在如何获得他人财富的所有权和保护自己财富的所有权上,此时,保护财富所需的努力就会大于财富本身的价值。把时间拉长,就这么发展下去的话,哪种情况会有更长远的未来呢?
回归到这一课的主题,什么是公平与效率?“公平和效率不是此消彼长、互相对立的状态,每一次公平的背后其实都有效率的考量”。我们说让故事中的A赢得官司,也就是说鼓励人们要通过劳动创造财富,让这样的人获得公平,其实是考量到,在鼓励这种规则的时候,将来的发展会更有效率。
延伸思考:
为了社会发展的效率,法官判了A赢。也就是说鼓励了劳动创造财富。公平体现在哪?
如果说是体现在:对“支持通过劳动创造财富”的一方的公平,那对“不想通过劳动,只想通过获取所有权得到财富”的另一方来说是不是就是不公平的?
公平是不是也在选择站队?选择更有效率的一方站队。
是否可以得出这个结论?从绝对意义上来看,公平就是不存在的(很多人都明白:世界本来就是不公平的)。如果你想获得公平,就让自己既处于经济学理论作用的环境中,又变得更有效率吧。自由市场会给你公平的,因为公平总是会选择更有效率的一方站队。
课堂小结
每当我们在讲公正的时候,背后的含义是说,它是符合效率的。只有那些让社会里每个人都有积极性去积累财富的规则,才是公正的规则;只有那些让社会能够存活下来的规则,才是公正的规则。也就是说,效率决定了公平,这就回到了我们在开头提到的问题。
当别人在讨论到底是公平重要,还是效率重要的时候,学过经济学的人会明白,其实在公平背后是效率的考量,不是单个人效率的考量,而是整体社会长远发展的效率的考量,它们两者是一体的。
课后思考
你能不能在生活中找一个例子,看上去是个公正的规则,但它背后其实是有效率的考量的?
比如高考,我们暂且抛去那些少数个例的潜规则不谈,只看通过考试制度选拔知识人才这一点。对不同家庭背景和社会阶层的人来说,通过同一场考试(公平)能选择出学习能力更强、知识水平更高的人,让他们聚在一起接受更高等级的教育,从而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