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28平江路,遇见昆曲

在一家名为蝉蜕的茶馆赏听了昆曲和评弹,亲临现场的感受和影视媒体里看到的真是两码事,不管怎样也算遂了愿。

中国昆曲博物馆是独特的存在,不仅要向世界展示物质昆曲文物和资料,还要展示非物质生存状态的昆曲艺术。

座南朝北的古戏台是中国昆曲博物馆的建筑精粹。324只黑色蝙蝠浅雕,306个金黄色云头圆雕,它们并排而成的18条金龙依赖,水龙头把井缘叼在下面,龙尾重叠向上,最终聚集在藻井前端的铜透镜上。位于舞台正上方的这座华丽建筑被称为穹窿藻井,古代工匠们的精湛技艺,不仅将屋顶作为遮天蔽日的作用,还将它作为“艺载道”的展示舞台。

圆形藻井和方形舞台构成了天圆地方的哲学词汇,具有更现实的科学功能,在这里可以直观地感受到余音绕梁的效果。

堂名灯担是昆曲演出最小的舞台,也叫乐舆,这个清末民初的“宝和堂”堂名灯担是昆曲博物馆镇馆的宝藏, 唱昆曲的私家剧组,以堂名为号,苏州裕庶的人家每逢结婚生日等重要日子都要邀请堂名班回家演奏音乐, 堂名灯担是“可移动”的舞台。

正面左右设置门,堂名艺人出入,扛桌椅,8个人可以坐,179个构筑,112个首饰,1000多个榫卯,一般人完全不能插手,拆装都是高度的。

经过600多年沧桑的沉浮,今天昆曲迎来了新生,也回到了这个城市的日常。

大门朝南,门口有一条河


这个音箱有意思,站在下面可以听昆曲


昆曲博物馆的前身是全晋会馆


这块太湖石漂亮,空漏透瘦全具备


古戏台

古戏台楹联:横额普天同庆

上联:看我非我我看我我也非我

下联:装谁像谁谁装谁谁就像谁

正对古戏台横额吴歙萃雅的戏台楹联

上联:生旦净末丑塑就忠佞贤顽相

下联:宫商角徵羽唱彻悲欢离合情

吴歈萃雅,散曲戏曲选集。明代茂苑梯月主人(周之标)选辑,古吴隐之道民校点。4卷。成书于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分元亨利贞四集,每集一卷。前二集选录散曲,凡小令5首,套曲117套;后二集选录38种戏曲的剧曲159套,并附有点板,以便清唱,另录散曲一套。编者自称其选录标准为“惟取其情真境真,则凡真者尽可采”。附刊魏良辅《曲律》18条,插图32帧。有明万历四十四年周氏刻本,中国台湾学生书局《善本戏曲丛刊》据以影印。来自百度。

【《桃花扇》剧本余韵一出柳敬亭唱弹词秣陵秋有“吴歈”一词,注释是“吴歌,此处指昆曲”,所以不能确定横匾上究竟是歙字还是歈字,姑且存疑。】

古戏台穹窿藻井


大名鼎鼎的宝和堂堂名灯担



评弹表演


这个杜丽娘稍微有点胖


身段还是可以的


唱了两个曲牌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