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因
周末的时候,爸爸的朋友到家里做客。
都是同一个镇里出去、一起驻扎过边疆的复原军人,当然有很多的共同话题。
闲聊间,说起自己家孩子。
叔叔说自己家2个儿子,老大年前在厂里做工时被机器切断了3根手指,只残存了2根,正在申请赔偿;老二也是在工厂里做工,收入不高;并且,因为家庭矛盾,2个儿子都已经离异;小孙孙也跟了孩子母亲。
末了,说自己非常后悔,儿子小的时候不应该把他们留在老家,应该带在自己身边,多关心、多爱护他们,或许两个孩子今天无论工作还是生活都应该会更好。
“可是,没有办法啊,家里欠着好多外债,两口子都得出去打工,只能把孩子放在老家。”
阿姨说这话的时候几乎是哽咽的。
是啊,如果不是为生活所迫,哪个妈妈会舍得和自己的孩子分开?
哪个孩子又不想要爸爸妈妈的陪伴?
图片源自网络。
二、留守儿童是怎样的体验?
我自己也曾经当过一段时间的留守儿童。
因为一些原因,十四五岁时父母曾远赴上海打工,我每周末从学校回来会在亲戚家借宿。
“有妈的孩子像个宝,没妈的孩子橡根草”,那会是真真切切感受到了。
虽然亲戚对我真的很好,非常好,可我心里总是膈应,觉得不是自己家,看到亲戚家小孩跟爸妈一起奔跑欢笑甚至看电视都会羡慕得不得了,那段时间里,非常非常思念父母,期盼他们能够尽快回到我身边。
我还算是很幸运的,一是当时我已经十几岁,有一定自我调节能力;二是亲戚很善良,期间一直悉心照顾我,三是父母很快就回来了,这段时间并不长。
我成年以后再回想这段经历,坚定了一个想法:父母的陪伴对孩子青少年时期的作用,是任何人都替代不了的。
但是在我的家乡,有很多我的同龄人,他们没有我这么幸运。
三、那些农村的留守儿童
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改革开放的春风吹到我家乡那个小山村时,得益于中国世界加工厂的地位和对廉价劳动力的迫切需求,到相对发达的城市去打工获得工资收入,取代了面朝黄土背朝天、一年到头看天吃饭的老营生,成为了很多年轻人挣钱的首选。
有亲戚在上海,那就拿出家里积蓄、或者四处借点钱买张临客火车票,站个两天三夜去上海,运气好了还能占个过道躺一会;有战友在成都,那就带上锅碗瓢盆、大包小包地先走5里路到镇上、等半天转个拖拉机去县里、再从县里转车去成都。
在外生活虽然苦,但那会打工一个月,收入就能抵老家种地一年啊!
都上有老下有小的,谁不愿意多挣点养家糊口?赴沿海打工潮就这样热火朝天地兴起了。
一时之间,农村的青壮年劳动力几乎都奔赴到了城市里。
但是,由于种种客观条件限制,或许是两口子都还分别住在工厂的集体宿舍里,因为相对于工资来说,租房是一笔巨大的开支;或许是自己生活都还没有着落,风里来雨里去的,孩子在家起码能保障个一天三顿;或许是城市的教育费用太贵、门槛太高,微薄的收入实在负担不起...
他们选择了把孩子留在老家,让老一辈人代为照顾,至于他们自己,一年能辗转回家一趟就很不错了,更多的时候为了节省路费,好几年都不回家一趟。
只是,对于孩子来说,每一次和父母的分开,都是生离死别。
图片源自网络
但,我们不能怪这些父母们短视。
因为在那个阶段,解决温饱、生存下来是第一要务,更何况,那会根本没有什么留守儿童的概念,他们也只是听话的、没接受多少教育、没见过多少市面的农民,并不知道也无法去预判,把孩子留在家乡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
于是,他们的孩子成为了第一代的农村留守儿童,在最需要父母陪伴的时期,必须长时间和父母分离,也得不到源自父母的足够关爱以及有效监护,他们对父母的思念无法克服地理上的距离,他们的情感需求得不到及时响应,他们的努力付出得不到及时鼓励,他们的叛逆举动得不到及时制止,他们,长成了山间的野草。
在农村薄弱的基础教育条件下,除开在破败教室里的学习时间,没有父母的陪伴和关怀,他们的闲暇时间大多是和别的小伙伴一起,晃荡在田地里,或割草喂猪,或种瓜点豆,或收割稻田。
有少数的孩子,能够磨炼出强大的心智,通过认真读书、踏实工作一步步改变了自己的人生轨迹。
更多的孩子,荒废了学业,重复着父母辈的老路,外出务工、攒点钱成家、翻建老房、欠下外债、外出务工还债。
但是,至少他们还是朴实的,他们的生活还能看到希望。
到了九十年代末,电视机、影碟机逐渐在农村普遍开来后,一部分孩子学着电视里的抽烟喝酒、把练肌肉、拉帮结伙,动辄江湖义气、打架斗殴,甚至未成年留守儿童刑事犯罪也层出不穷,让人在一声叹息、触目惊心之余,不由得深感痛心。
因为他们同你我一样,原本都是祖国的花朵!
现在,却成为了阶下囚。
我有一个远亲,就因为在南方抢劫杀人锒铛入狱;我在老家上学亲戚的同学中,也不乏赌博、盗窃、吸毒而被抓的,他们身上的一个共同印记,就是幼年时期长达数年的留守经历。
更令人悲伤的,是还有一些孩子,甚至没能坚持到长大。
想到这些孩子纯真的小脸和明亮的双眼,我不禁湿润了眼眶。
我多么希望,他们可以在父母的陪伴下长大。
多么希望,留守儿童的悲剧能够彻底谢幕。
恳请,政府能够多切实考虑这些父母和孩子的难处,提供尽可能的政策帮扶;恳请,每一个孩子的父母,无论多难,请一定把孩子带在自己身边。
因为对于孩子来说,父母在的地方,才是家。
每个孩子,都不应该留守。
四、写在最后的话
非常感谢我的父母,生活再艰苦,也尽力把我带在身边,并且,尽他们所能,给我营造了相对稳定的生活和学习环境。
也感谢我生命中遇到的那些给予我们一家人帮助的贵人。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这也是爸妈教会我的。
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