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早晨我正在接诊病人,扫地的阿姨突然插嘴说:“李医生休息了好几天啊,今天才来。”
我当下就反应道:“我就昨天休息了啊,周日来上班了的。”
她又说:“你周日来了的?”
我说:“我来了的,一整天都在。”
她说:“哦,对耶,是我自己周日休息了。”
这场对话完毕,我就有点生气。
第一,我在接诊,你插嘴干嘛?
第二,你插嘴就插嘴,你当着我病人的面说我多休息,什么意思?
第三,我的工作安排,我休不休息,轮得着你来说?你又不是我领导,甚至我们根本不熟。
我就觉得阿姨发神经了,以至于说出如此毫无边界感的话语。
更令我不开心的事情是,我竟然就这样被她的一句话激怒了。
我又想起来之前在住院部的时候,有两个比我年长的同事,总是喜欢说一些阴阳怪气的话刺激我,而我的反应也是常常被激怒。
在动不动就被激怒的情况下,我开始觉得自己“情绪不稳定”“不够理性”,甚至一度怀疑自己是不是不适合当医生,因为我竟然没办法“控制自己的情绪”。
但是后来我发现,这两位同事,不仅仅是针对我,而是针对所有人,不管是当面还是背面,他俩总能没话找话说出每个人的一大堆缺点来。
再后来我调到门诊工作,不用跟其他同事打交道了,只用专心跟病人看诊就好,于是我简直开心上天,再也不怀疑自己的工作能力了。
不知道何时,“情绪稳定”似乎是“一个成年人的标配”。
之前在读《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的时候,我感觉自己很多时候就像蛤蟆和鼹鼠,在跟人交往的过程中,倾向于做那个让步的人。
为了让别人不讨厌自己,收敛自己的脾性。
然而实际上,我却是一个会因为扫地阿姨一句话就破防的人,会因为受不了同事的话语而逃离跟他们交流的人,说实话,每当这种时候,我心里都在大喊:“你知道个啥呀?你个傻子,你可快闭嘴吧!”
什么时候我才能不再内耗自己,而是发疯外耗别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