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已经过了一半。
虽然照常每天上下班,但浓浓的假期氛围还是把人带回了曾经的那些暑假。
上世纪九十年代暑假的晨曦
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带湿热的内陆。
每天晨光微露的时刻就带来了燥热的预兆。清晨站在门口,让难得的一丝微风吹去前一晚的汗气和睡意,迎接新一天的到来。这微风也是温热的,受过它的抚摸之后还是回去用凉水来拍拍脸吧。
妈妈照例在做早饭。有时候是蛋炒饭,有时候是面条或者稀饭咸菜。那时候家里没有冰箱,剩饭剩菜都用装在小桶状容器里,用盘倒扣住放在水里镇着。稀饭刚煮的时候不是最好吃的,最好吃的是等到凉了用来当午餐和晚餐时,一碗米饭吃完再来一碗凉了的稀粥就像饭后甜品一样爽口。
娱乐活动就是暑假专供的电视剧“新白娘子传奇”,“西游记”。我每次都没运气赶上看第一集,等到多年后我买了第一台电脑才在网上看了白娘子的第一集关于片头那段的剧情。
午后
上午的时间总是过得特别快。写写暑假作业,看两集电视,就到中午了。
吃完早餐后妈妈就在准备中午的饭菜。买菜,洗菜,切菜,配菜。她总是很仔细地洗每根青菜叶子,每根葱,每块姜和蒜。有时候我也搬个小凳坐在旁边,帮她摘掉青菜的黄叶,去掉根须。
记忆里暑假的菜谱有青椒肉丝,白茄子丝,红苋菜(以前我们老家那里都只有红苋菜。后来到了南方我才知道有白苋菜)。稀饭里倒上苋菜的汤汁,紫红色一片,一口吃个底朝天。
随后心满意足地摸着圆鼓鼓的肚子去睡午觉了。空调当然是没有的。落地扇来回摇摆着,我在竹床上翻滚着,听着外面被白花花的太阳暴晒的知了此起彼伏地鸣叫,慢慢入睡。
夏天的午后实在太适合睡觉了。意识还在迷迷糊糊,脑子里有各种梦境来回跳跃,让人分不清虚实。终于鼓起勇气抬起沉重的眼皮,头还是闷闷的,坐起来抹一把汗,对着风扇先吹去一身肌肉的疲劳,呆呆坐着,回味在方才睡眠中时光流逝的感觉。
把家里所有的课本全部搬出来,一遍遍看里面的故事。看妈妈买的作文书。再攻克几道不会的暑假作业题。通常我都是集中前几天时间就做了大半,留下难题和作文后面再慢慢解决。
已然是日头快偏西了。
邻居小伙伴过来招呼出去玩。去附近学校的操场草地上奔跑,拔草,扳手腕,在双杠上倒挂金钩……直到太阳像个蛋黄逐渐沉下去,失去刺目的光芒,留下满天红霞。直到大人们呼叫孩子回家吃饭的声音一声盖过一声,小伙伴们一个个结伴回家。我光脚踩在已经没那么烫的马路上,提着凉鞋到对面粮站的水龙头下去冲脚。
一天的结束
玩累了,餐桌上已摆满饭菜。印象中吃过一次凉拌粉瓜(瓜瓤掏出来里面都是粉丝状),清脆可口,但以后也再也没见着了。我想它一定还存在某处,等着某个时机在某个地方,我们再次邂逅。
平凡的一日三餐
小时候不理解大人们为什么很少露出笑脸。妈妈们每一天都在问你今天想吃什么?妈妈不是在买菜洗菜,就是在灶间烧火炒菜,又或是在洗碗擦桌。早起煮早餐,忙完又做午餐的准备工作,下午闲不下来还要考虑晚餐吃什么。
人们忙活着就是为了一日三餐。
为了两个甚至三个孩子能吃饱吃得好;为了暑假过完之后新的一个学期的学费;为了看不见的将来因为孩子的长大而变得不一样;为了心底一直隐隐约约的希望。
就像现在每个周末我都要为孩子做一日三餐。当我每天都要花几个小时来忙活时,想到了在我小时候吃妈妈做的菜的那些暑假的日子。是什么样的力量让妈妈甘愿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被烟熏火燎?这力量代代相传,也将传给我们的下一代,终有一天他们会在这人间的烟火中提炼出生活的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