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下班后去了一趟灯具装饰市场,主要是想看看是否有合适的简洁又省电的吸顶灯,把我家厅里那老旧、头多还费电的灯具换掉,之所以去那个车程20多分钟的市场挑选,是身边的朋友介绍的一位40岁左右的经营者,是朋友家的外甥开的代理XX品牌的店面,据说也干了十几年了,我想真要合适,就从他那里买,这样既照顾了熟人关系,一般价格上应该不会比常态的贵。
卖灯具的小伙子发了位置给我,开启导航很顺利就找到了。
诺大的市场有各种与装修相关的材料,如灯具、地砖、漆料、窗帘等,还有个免费的地上停车场,另有地库选择可以避免暴晒。
我看上面有地儿可停,也就放弃了地库,主要是今天外面阴着没太阳,也就发会儿懒,人的本性就这样,能省事绝不找麻烦,我个俗人也不例外。
停下车给小伙子打电话,询了具体位置,答曰“上二楼梯XX品牌边左拐往前十米就到,果然不难找。
一爿有20平的小店,两面墙壁和上顶都被各式灯具巧妙映衬着,前后都以玻璃门窗相隔,显的透亮宽敞。
再看墙上错落有致的各种灯具,有圆形的,方形的、还有我不曾见到过的各种造型,也都亮着,实实在在体现出灯具店的优越和特色,再仔细看看,基本可以用简洁大方来锁定其特点,再看靠一进门正面中间是老板谈业务的位置,四把舒适配套的椅子从对面左右圈围着老板,显得随意又专业,他面前的红木漆桌上摆着一套看起来讲究的茶具一台笔记本,另有一本像是票据的本子,估计这是平时销售的日常了摆布。
看到这小伙子感觉比较面熟,我一时愣住也叫不上人家的名字,只记得好像姓Xu,他刚从县城来到这里时是投奔舅舅来的,在其名下打工,干了一年多就离开了,据说是自己创业做生意去了,一晃十多年过去,当时两三岁的孩子如今都上初中了,还真得是日子不禁过呀。
他舅舅已经告诉过我这位邻居姐姐去找他的意图了。生意人大多见多识广,也能摸透顾客的心理,即使只见过几面,半生半熟的人到他店里选灯具,一样热情有加,而且先让座后倒茶,热情有加。传递给顾客的首先是宾至如归的美好感觉。
我不经意间赞叹了他的店面整洁、灯具摆挂艺术、老板待人接物热情,对灯具的了解以及适用多大房间,其他要配置怎样的艺术风格等烂熟于心。
他并未强势推销,而是细水潺潺地在顾客发问时才适度解释回答,丝毫不存在压迫感。
当我问起他怎么就想起干这一行呢?他说也不是一下子就找准方向的,一开始是给别的老板帮忙销售地板砖,后来在这个环境中待久了,看到灯具生意不错,就想自干干试试,我问要盘下这个小店需要有启动资金呐,他说自己就是胆子大、有想法、而且慢慢学习领略做生意的纲常真谛,用从家出来时仅有的6000块钱又向舅舅借了点,一步步由小到大把自己的门店给建立起来了。
也是自己的运气好吧,在这片新开发的城中村中,拆迁的人家不少,需要的装修材料一下子火起来了,这可能就是人们常说的把握住了时代快速发展的风口,加上自己的勤奋努力和智慧,妥妥地吃到了那一波的红利。
他说自己媳妇也跟着开了一家“窗帘”门店,两口子不在一个区域,却同在这所装饰城,生意红火时,自己两个店还雇了过七八个销售员呢。
“疫情期间,生意萧条,很多店撑不下去了,只好转让走人,我能活下来就已经不错了”,他扳着指头数家珍似地回顾他的过往。
我附和“经济滑坡影响着各行各业,大形势所趋,谁也没有能力快速逆转局势,只能顺其自然,做好眼前事等待这个周期过去再复苏”。
他说“我们俩口现在即使老板又是店员,打算沉下来踏踏实实做做事,不敢轻易转行再折腾了,只要不把老本赔进去,就有可能在某一天顺风翻盘,我们一起一边努力,一遍等待着这一天早点到来。
他让我在他这里选选看有没有合适的灯具,如果都不如意,也请讲出自己家门厅大小、整个家的装饰风格,他可以按照我的意向最好满足我个性化的需求样子,这样配比度会高一点。
和他聊了有大概一小时吧,我感觉小伙子是个做生意的料,他不仅聪明好学,还懂进退,善经营,感觉他抽回来养拳是准备积蓄力量,一旦遇到特情况,出拳更有力,我觉得他有这个潜能,只需等待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