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位母亲,她11岁的大儿子不幸夭折,留下了她和身体残疾的小儿子。小儿子双腿残疾,生活不能自理,于是她决定带着小儿子一起自杀。但是轮椅上的小儿子制止了她,他说:“妈妈,我还想活着!”绝望的妈妈因为儿子的这句话,决定求助于心理治疗师,让他们帮助她勇敢地活下去。
我们的生活中似乎不乏这样的例子,也经常会看到绝望的妈妈带孩子自杀的新闻。曾经我觉得我可以理解她们的行为,当委屈诉无可诉,当孤独渗入骨髓,当情绪陷入低谷无法自拔,活着,才是最大的勇气!
但是,当我看完维克多.弗兰克尔的《活出生命的意义》,我才明白我错了,没有一个生命可以轻易被放弃,因为苦难和痛苦都有意义。
作者告诉我们说:“生命的意义包含着从生到死受苦受难这一更广阔的循环。”“一些不可控的力量可能会拿走你很多东西,但它唯一无法剥夺的是你自主选择如何应对不同处境的自由。你无法控制生命中会发生什么,但你可以控制面对这些事情时自己的情绪与行动。”
上面的那位母亲,就是这本书中的一个案例,她在心理治疗师的帮助下找到了生命的意义,甚至包括她的痛苦。
心理治疗师让她想象自己八十岁,躺在临终病床上回顾自己的一生。她终于明白,尽管小儿子残疾,但是他依然有快乐生活的权利,她要做的,就是尽自己所能成全孩子。而她到老时,也可以平静看待自己的一生:“我做了自己所能做的一切——我为孩子付出了一切。我的生活没有失败!”
这本书的作者是一位犹太人,纳粹时期,他的全家都被关进了奥斯维辛集中营。
纳粹时期的奥斯维辛集中营,代表着所有的恐怖,毒气室、焚烧炉、大屠杀。作者是这样描写集中营的:“这些人穿着条纹囚服,头发剃得精光,人们稍有不慎,有时甚至毫无缘由,就会招来一阵毒打。晚上,囚徒们从工地赶回集中营时,常常可以听到他们长舒一口气说:‘真好,又多活了一天。’几乎每个人都动过自杀的念头,这种念头源于绝望的处境,源于时时刻刻笼罩着的死亡危险和不断接近他人的死亡的事实。”
弗兰克尔的父母、妻子、哥哥全部死于毒气室中,只有他和妹妹幸存。勇敢的弗兰克尔,不但超越了炼狱般的痛苦,还开创了意义疗法,帮人们找到绝处再生的意义。
《罪与罚》的作者陀思妥耶夫斯基曾经说过:“我只害怕一样——那就是配不上我所受的痛苦。”
直面惨淡的人生,在痛苦中找寻生命的意义,才是真的勇士。
去年的冬天,有一天我走在街上,看到挂满尘土的绿色的冬青和光秃秃的树木,我跟自己进行了如下的对话:
“你说,这树是四季常绿的好还是有枯有荣的好?”
“活着就好。”
那时候,我刚做完乳腺癌手术三个月,还在后续治疗期,身体和心理的双重痛苦让我烦躁又抑郁,我不得不每天都对自己说:好好活着,多活一天就多一天的经历。”
但是,如果感受不到生活的意义,好好活着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弗兰克尔说:“在集中营里,一天过得比一个星期慢。”我深以为然。
我也曾经写过类似的话:“时间是最奇怪的东西,可以每一天度日如年,却每一年感觉岁月如风。不敢想以后,不愿忆过往,所以才在浑浑噩噩的度日如年中,无奈地感叹岁月如风。”
当我看完这本书,我才明白,我所要经受的痛苦都有意义,我的生活中除了我自己还有很多人,父母、孩子、丈夫、兄姐。无论痛苦以怎样的形式出现,我都要活出生命的意义,不负自己的这一生。
我很喜欢书中那个德黑兰死神的故事:
有一天,一名有权有势的波斯人跟一个仆人在花园散步。仆人喊道,他刚刚碰到了死神,死神还威胁他。他央求主人备一匹快马,好让他在当晚逃往德黑兰。主人答应了他,仆人飞身上马,疾驰而去。主人进屋以后,也碰到了死神,就问死神:“你为什么要吓唬我的仆人?”死神回答说:“我没有吓唬他,我看见他还在这里呆着,觉得奇怪,因为我本想今晚在德黑兰找他的。”
如果你实在找不到活着的意义,那就请你相信命运,坦然接受命运的安排。有时候,生命的意义不在于长度,而在于深度。
作者说:“生命对每个人都提出了问题,他必须通过对自己生命的理解来回答生命的提问。对待生命,他只能担当起自己的责任。因此,意义疗法认为,负责任就是人类存在之本质。”
我们每个人都不是活在真空地带,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只有自己真正明了责任的意义,才不会轻言放弃。
命运是个不靠谱的编剧,如果你不幸拿到了一个烂桥段,那就做一个认真的演员,把你的人生角色演绎到最好。人生中的每一步都自有原因,今天所面对的,都是通往未来最好的历练。
我很喜欢尼采的两句话,一句是“知道为什么而活的人,便能生存”,还有一句是“所有不能打败我的,都会使我更加强大”。
在生活的路上,如果不幸与苦难狭路相逢,记得拿出你的勇气,打败它。
当痛苦避无可避,生命的意义就在于勇敢活下去,就如一句话所说:“没有一个冬天不会过去,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