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接受论(一)

艺术接受论


传统的教科书把这一部分称作“艺术鉴赏”。

但二者有本质的区别:

一、艺术作品的概念不同。

鉴赏论认为,艺术家创作的成果就叫艺术作品,它是客观的、确定的、不变的。

而接受伦认为,艺术家创作的成果不叫艺术作品,叫做“本文”,它仅仅是一个多层面的、未完成的图示结构,只有接受者把这个图示结构的空白填补起来,才能称之为艺术作品。


作品与“本文”有原则的区别:“本文”是未完成的艺术作品,艺术作品是具体化了的“本文”。如果没有接受者对“本文”的空白的填补,就没有艺术作品的实现。


总之,鉴赏论认为,艺术作品的意义是客观的、唯一的、确定的;而接受伦认为,艺术作品的意义是多元的、开放的、变化的,是接受者对“本文”永无止境的阐释过程。


二、接受者的作用不同。

鉴赏论认为,艺术作品是艺术家创作的成果,而接受论认为,艺术作品是艺术家与接受者共同创作的成果。

鉴赏论认为,艺术家与欣赏者有本质的区别,接受论认为,艺术家与接受者并无本质的区别,接受者不仅仅是鉴赏者、批评者,而且也是艺术家。


三、接受者的地位不同。

鉴赏论认为,欣赏者必须以艺术作品为基础,欣赏者的鉴赏活动只是对艺术作品的近似的反映。诚然,欣赏者的欣赏活动包括能动的审美再创造,但是,欣赏者的审美再创造只能以艺术作品为基础。

只有优秀的艺术作品才能满足欣赏者的审美需求;拙劣的艺术作品,不管鉴赏者进行怎样的审美再创造,也不能满足欣赏者的审美需求。

总之,艺术作品是第一性的,艺术欣赏是第二性的。


接受论认为,艺术作品包含着对立的两极,一极是未定性的“本文”,一极是接受者在接受过程中的具体化。后者是主要的,第一性的,前者是次要的,第二性的。再优秀的艺术作品,如果没有接受者的具体化,也不能满足审美需求;再拙劣的艺术作品,只要有了接受者的具体化,就能满足审美需求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第十一章 艺术接受的地位、性质、特征与作用 第一节 艺术接受的性质和作用 一、艺术接受在艺术活动中的地位。 艺术是...
    赵黑白灰阅读 5,063评论 0 4
  • 作业统计 83班第六小组6月28日作业统计:小组人数7人,请假0人,应交作业7份,实交作业6份,未交作业1份,...
    笑笑0201阅读 211评论 0 0
  • ‌今天得益几位老师思想的碰撞,让我受益匪浅。发现生活中,想和做的距离,有可能是一步之遥,也有可能是万水千山。 ‌在...
    玮婧阅读 191评论 0 0
  • 图片来自网络 小的时候我一度将杂草野花将崖上的树,放在我...
    半之阅读 500评论 5 6
  • 下载简书已有一年多了,第一次心血来潮时是2017年的第一天,我写下了第一篇日记,大意是不忘初心,砥砺前行,满满的正...
    桂c001阅读 273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