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女排3-1击败塞尔维亚,时隔12年再次夺冠,成为了第三支奥运三冠的女排队伍。相信每一位怀有国家荣誉感的人都为姑娘们感到振奋不已,激动得泪流满面。女排精神是什么?是自强不息?艰苦奋斗?
赛后对郎平教练的采访中她对此的解读是,“女排精神不是赢得冠军,而是有时候知道不会赢,也竭尽全力。是你一路虽走得摇摇晃晃,但站起来抖抖身上的尘土,依旧眼中坚定。”
在这场决赛大战中,每一次全力扣杀,每一次呐喊释放,我时而恍惚,这是一群平均年龄只有24岁的姑娘吗?这明明是热血男儿才有的坚毅、镇定、全力以赴,忘我拼杀!然而,能否实现心中的梦想,是不分性别的。
我们的社会对男孩女孩的定义如此不公平
我不禁反思,我们的社会对女孩的习惯性定义是什么?乖巧,安静,娇花照水,弱柳扶风,无才便是德。
Facebook首席运营官Sheryly Sandberg在她的《Lean In》(向前一步)一书中谈到,“从童年时期开始,男孩和女孩就因为人们对他们的期望不同,而被灌输了不同的成长模式。这一模式又在他们的成长中被进一步强化,并形成自我实现的障碍。”
这种社会普遍“不期待女孩优秀,学得好不如嫁得好”的错误认知也给女孩们的心理造成了恐惧:恐惧失败,害怕做错。
不知道你是否和我一样,对于养育女孩,心中有无数个“凭什么”的问题:
凭什么男孩干一件出格儿的事可以被冠以淘气,勇敢,有领导力,而女孩就被批评是疯丫头,没有女孩样?
凭什么男孩做错事是因为马虎大意,而女孩就是脑子笨反应慢?
要知道,男孩在宽容的社会眼光中,在一次次淘气和闯祸中,拓展了他们的勇气、胆识,丰富了对社会的认知,获得了探索精神和卓越的领导力。我们边为他们拍手叫好边鼓励“好小子,真是个男子汉!”,而人们用错误的思维模式困住了女孩的发展,这实际上是一种全社会对女孩的放弃,“女孩好养,按部就班,嫁个好人家,贤妻良母”。
养育女孩,我们要注意什么?
1. 不以乖孩子要求和评价女孩,鼓励她勇敢探索,对世界保持一颗好奇心
中国社会习惯用听话、乖巧来定义好孩子。处在幼儿期的孩子天生就是好动、好奇,不断探索世界的。家长经常不让玩这玩那,这其实是限制了孩子的发展。
玩水弄脏衣服?衣服可以再买,而孩子的兴致和快乐是金钱买不来的;疯跑疯玩弄得一身臭汗?洗澡洗衣很简单,而孩子获得的体能锻炼和坚毅品格是不容易培养的。
2.对兴趣爱好不作人为划分,鼓励女孩喜欢什么玩什么?
汽车、足球不是男孩的专利,只要女孩喜欢,一样可以玩儿。粉红色也不是女孩的专属,一身蓝色的女孩也很酷。
3. 对女孩说话不要只夸又白又美,而忽视了人格
我们夸男孩时会说聪明、勇敢,想夸女孩时似乎没什么说的,就只有:漂亮。言外之意是,如果一个女孩不漂亮,那就根本没有什么可夸的了。
记得作家冯唐在给女儿的信中说,“女人的头发和身材比脸蛋重要”,而我更想说,性格和品格比美貌重要,容颜总会老去,而维系人与人之间最稳固的连接是对性格的欣赏和对品格的信任!
下次我们再和女孩说话时,不妨问一问你叫什么名字?(你是谁)你长大了想当什么?(你想成为谁)你最近读了哪本好书?(你学到了什么)你喜欢去哪玩儿?(你心中梦想的地方是什么样的)你喜欢你的班主任吗?(你的观点和见解是什么)......
4. 送给女孩的玩具该是什么样的?
如果朋友家的女儿过生日,试想一下,你会挑一个什么样的玩具?你心中的第一个画面是个浓妆艳抹、时尚新潮的芭比女郎对吗?要知道,玩具和语言一样,也承载了我们的价值导向。想让女孩避开这些只在外貌上做文章的错误引导,我们应该从玩具抓起。
给女孩的玩具最好简单,哪怕是娃娃,也让孩子自己发挥想象力给娃娃梳辫子、设计衣服。我小时候就用妈妈的黑色网眼手套给娃娃设计了一套衣服,至今传为长辈们的佳话。
编程游戏、情绪桌游、乐高、磁力片、积木,这些需要孩子发挥自身思考力和创造力的才是好玩具!
妈妈们在给宝宝讲到灰姑娘的故事时难免会发表感慨:你看,灰姑娘从一个脏兮兮的仆人到最后嫁给了美丽的王子,多么幸福多么幸运啊!
我想,当我的宝宝长大了,我会这样讲这个故事:你看,为什么灰姑娘脏兮兮的,还被姐姐们关起来,最后也能成功的站在王子对面,因为她自信,她没有瞧不起自己,她坚信自己才是王子要牵手的人。
祝天下所有的姑娘都能自信自强,充满勇气得活出最美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