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冷眼向过去稍稍回顾,只见它曲折灌溉的悲喜,都消失在一片亘古的荒漠,这才知道我的全部努力,不过完成了普通的生活。”
——穆旦
十一、《海风电影院》吴忠全,4星。
这是青年作家吴忠全的首部游记作品,收录了13篇风格不一的旅行随笔,记的是旅行途中的所思所想所见,是“比日常生活更为辽阔的生活。”书的腰封上写着“领略别人的生命,整理自己想过的日子”,很好,是阅读和旅行的注解。
“我对北方所有隐没在地图和山林里的城镇充满好感,没来由的觉得他们静谧和深沉,像是所有发生在那里的故事都满是欲言又止的深情,夏夜有看不完的星河,冬日有突然落下的雪。”
正因为没有走过很多的路行过很多的桥看过很多的云,才更向往外面的世界,旅行的意义就是从惯常的生活状态剥离以获取新鲜的生命力。人生半百,也总有些时候和外界和他人无关。想着日后的行走可以借鉴他的写法和思考,不只是记录经过的景,也有别的值得留存的记忆。记录现在以说给将来。
十二、《食光机——食物中的当代小史》西门媚,5星。
很轻松愉快的阅读,看到一半去百度搜索,恍然原先是知道她的,难怪眼熟,应该是在《南方周末》上看过她的专栏,也看过她和西闪的访谈,想起那时每期必买《南周》的日子。
这是一本记叙由食物发散开的生活往事,她和她的家人朋友们的故事。虽然我对吃向来不敏感也不执着,但还是挺喜欢看别人关于吃的文章。我们应该是同时代人,从前的很多生活细节在作者的笔下重现,因着她自然不做作的叙述让久远的时光从记忆深处浮起进而鲜活起来。她的语言很有一种分寸感,真实不煽情,悲欢浮沉都是不疾不徐地慢慢道来,置放在时代背景下的个体记忆见证着社会的变迁和发展。话不用说尽,有时候没有说出口的才是更真实的表达,这是一个朋友告诉我的,我以为用来评论西门媚挺贴切。
十三、《春山——王维的盛唐与寂灭》何大草,4星。
喜马拉雅听祝唯庸的中国艺术史,其中有关王维的一节占挺多篇幅,看这本书时又重听了一遍,可以和书相互映照,以期更好的理解王维这个伟大的诗人。这是我挺宝贝的一本书,很小,32开,装帧很漂亮,有古意。当时买来后觉得字又大又空,浪费纸张;现在成老花眼了发现正合适,看着很舒服,所谓此一时彼一时也。
这是作者虚构的小说,讲述王维在人生最后一年居于辋川的生活,是“谎言中的真实”。这是何大草想象中的诗人,借着王维的壳臆想出来的另一个平行世界里的他,真实的王维早已湮没在历史的烟尘里,如被云遮住的月亮。我以为副标题“王维的盛唐与寂灭”更适合小说主旨,盛唐的繁花似锦即将落幕,哀音已然响起,诗人即在这由盛转衰的波动中波澜不惊地活着。
李白和王维同年出生,11年后杜甫出生,他们时常被人比较作别,李杜二人有着鲜明的个性,李白追求抱负不得而纵情山水,杜甫因己及人忧怀天下,只有王维总是平和淡然不为所动。他的诗里有空山明月大漠孤烟,有对朋友的思念和感怀,却没有现实向的书写,也没有过多的自我暴露。盛世或乱世,喧哗或沉寂,都与他无关。
最早知道裴迪这个人是中学时背过的《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感觉他是王维身后的影子,面目模糊语焉不详。实际上裴迪也是盛唐时期有名的山水田园诗人,留下了几首不错的诗。这本书的腰封上意味深长地写着:“王维的最后一年,是和裴迪一起度过的。” 简直要燃起熊熊的八卦之魂……第一次看到这样的解读,姑且一看,当不得真。谁也不清楚写下“不相见,不相见来久。日日泉水头,常忆同携手。携手本同心,复叹忽分襟。相忆今如此,相思深不深”这样动人诗句的王维,对裴迪到底怀有怎样的情感,如今被作者写出了缠绵的耽美之意,不知道王维若泉下有知,棺材板还压不压得住。
陶渊明《停云》其三有云:“东园之树,枝条载荣。竞用新好,以怡余情。人亦有言:日月于征。安得促席,说彼平生。”东园的树枝繁叶茂,那些竞相绽放的花叶是为了让我快慰,只有等到促膝长谈时才能了却我淡淡的不绝如缕的思念吧?
除了那些打机锋的话,文中有些语句很让人着迷:“二十年前,三月,我从岭南回长安,过五岭时,满山的梅树都开了花。我从没见过那么多梅花,香得像酒,马都走得昏昏沉沉了,一路梅花还看不到尽头。”
也许,裴迪在和王维分别时,可以套用杨过的最后一句话:“今番良晤,豪兴不浅,他日江湖相逢,再当杯酒言欢,咱们就此别过。”最好是夕阳余晖下的一个转身,然后大幕落下。
十四、《无关岁月》蒋勋,4星。
现在看书多随心随兴,喜欢的篇章多停留一会儿,或干脆拍照以待慢慢欣赏;一般般的也就掠过,不必像完成任务似的字字去读。因为成集的文字很少篇篇都好,可即使有几篇能够入眼也是值得欢喜的。蒋勋的这本书即如此,内容杂乱没有条理,大杂烩一样啥都有一点,有的文章言之有物,是他用一贯的温柔敦厚谈童年谈旅行谈故人,于平淡中见深情;有的文章晦涩难懂,过于堆砌词藻,有点点矫情,一半一半吧。最好的一篇是《不可言说的心事——谈<四郎探母>》,讲述普通人的去国怀乡的复杂的情感——“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张晓风在前言中说蒋勋是“一个古今中外客,一介东西南北风”,称其为台北风流人物之一。张言“台北的出产只有一种,那便是:人物。”确实,台北是有着林怀民、侯孝贤、白先勇、陈映真、赖声川、杨德昌 、吴念真、痖弦、朱氏三姐妹……等等众多文化名流聚集的城市,因着这些人,而对海峡对岸心生好感。
十五、《符图记——黄河流域民间艺术考察手记》郭庆丰,4星。
最近两年对中国传统文化和手作慢慢感兴趣了,正好看到这本书,装帧设计和图片很漂亮,内容也不错,只是有点单薄。作为艺术家的作者感情细腻丰富,他抒发了大段大段的感慨,而我想要的是更翔实的资料。作者在黄河流域进行考察采风,他记录下了隐于民间的剪纸、石雕、织布、面人等艺人和作品,所有这些根植于广袤大地上的生活画卷令人惊艳,使我有前去探寻的渴望。
艺术只有真假之分没有高低贵贱之分,艺术也从来不是高高在上的少数人的特权。“艺术是生活的一部分,但艺术的全部价值并不在于把生活中的花草虫鱼描摹的生动有趣,它更是一种精神追求,是对吉祥幸福的期盼。它可以是对难以实现的梦境和神界的表达,也可以是被邪恶病魔附体的符图。此刻,艺术不仅表达了客观世界中的万事万物,并赋予客观世界人的喜怒哀乐;同时艺术更是人的精神世界的表达、外化,有时更具有了一种宗教般的意义,成为人们精神的寄托。”
附注:配图出自小林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