姥爷和姥姥都是天津杨柳青人,
就是出年画的地方。
姥爷年轻时很会做生意,
从天津一直到了新疆。
听舅舅们说,
当年在新疆有一所好几进的大宅子。
以前姥爷姥姥在世时,
一大家子人逢年过节就聚在一起。
姥爷有时还自己下厨,
直到九十多岁也仍然如此。
姥爷和姥姥都有自己的拿手饭菜,
其中的一些被舅舅们和我爸妈学会了,
直到今天还常在做。
其中有一种带着浓浓新疆味道的主食,
就是今天要说的:抓饭。
—— 烟熏火燎的分界线 ——
皮牙子
源自突厥语Piyaz,即洋葱,新疆人大爱的蔬菜
胡萝卜
姓胡,源自古西域,易入菜,不易入味
羊肉
曾长期占据古代中国人的餐桌,有人离不得,有人避不及
这个星球上八成的水稻
都种植在亚洲
我天朝的稻米产量更是天下第一
淘米水可是洗蔬果的好东西
不要轻易倒掉
大宋朝推崇苏氏文章,也推崇羊肉。
苏氏文体就像天下文科第一题库,
驾轻就熟者容易升官发财吃羊肉。
后来东坡先生被贬官惠州,
自己倒是穷得吃不起羊肉,
只能买点骨头棒子过过瘾。
但天才就是天才,
苏大文豪的妻子做出了东坡肘子,
他自己呢,则成了羊蝎子的创造者。
对烤羊脊骨的赞美留在了他给老弟的书信里。
所以人哪,
难免起起落落。
唯有一颗乐天而知味的心,
不可跌落啊。
说回这抓饭。
天下羊肉无论做法如何,皆是食中至美。
西北民风直快,烤羊肉与手抓羊肉都图的利索爽快。
京津颇爱侃谈,涮羊肉正好适合酝酿摇摆。
江南善工细活,红烧、白汤、各式加工极尽能事。
自古常用的烹制方式,无非涮烤烧炖。
而妈妈这抓饭里的羊肉,
则是热油翻炒。
小时候流行过一种胡萝卜汁饮料
据说是大兰州的特有产品
大人们总说:小孩儿就喝这个,有胡萝卜素
可那时过年过节一围在桌子上时
却总盼着大人拿出来的是可乐
胡萝卜的清甜味儿并不是每个人都接受
可一旦跟肉厮混在一起
就立刻相互提了味儿
据说β胡萝卜素只有溶于油脂才能被吸收
羊肉本就是富含油脂的肉类
所以,他俩特别配
洋葱和胡萝卜有很多的相似
一样起源于古西域
一样有着无敌的营养价值
一样容易储运
一样既可生吃,也可熟吃
还能作为防腐剂、除味剂……
所以虽然辣眼睛
其实却是个好相处的蔬菜
不过铲屎官们要注意
猫狗是忌食洋葱的
它会破坏猫咪的血红细胞
也会让汪星人患炎症
说起稻花飘香
我们常想起的
或许是湖湘与江南
或许是东北的黑土地
而在天山脚下,
乌鲁木齐出城东北三十里,
有一个因稻米而得名的米泉。
这一区域,汉、唐就曾特设屯耕,
直到今天,也有着塞上江南的风采。
在自古以游牧民族饮食为主的西北边地,
若没有这样一片适于种稻的天然环境,
恐怕,也就没有这好吃的抓饭了。
爸妈总让我决定吃什么饭
有一次我说:
咱简单点就行,拌几个凉菜,吃个面
妈说:拌凉菜比炒热菜还麻烦呢
抓饭油重,必须有凉菜做陪衬
接下来,准备,开饭
打开锅盖的一刻
抓饭在新疆自古一直是上等的主食
用于节日和招待贵宾
我想不仅是因为
以珍贵的稻米和鲜美的羊肉为主料
更是因为那极具仪式感的吃法
最尊重和珍惜一份食物的方式
不就是用手捧着它么
家,
开始时就像个麦穗儿,
包着一个个米粒儿,
成熟了,米粒儿就各自分开了。
抓饭让米粒儿有了彼此间的粘性,
一锅饭聚起一家人,
热气升腾之时,家味才正浓。
— 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家的味道 —
我猜想当年
姥姥姥爷在新疆的家里端上抓饭时
一定是家人共聚、亲朋登门的时候
时间带走了许多人和事
但带不走的
是对人心相聚的期待
我想
这一定不是只有我一个人会有的心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