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孩子一遇到难点的事,又或者很简单很容易,但孩子总觉得自己搞不定,要么有情绪,要么说“好难呀,我不想做。”
这种情绪背后
有时是深深的自我怀疑和自我否定
有时是不想打破自己在别人心目中的“完美形象”
有时是因为无知,压根不知道面对的是什么
有时不是因为所有面对的事或困难,而是因为让她面对这一切的人…
举个例子:
上次接待的家长有两个孩子,一个8岁姐姐 一个6岁弟弟。
当我陪孩子们玩一组图形游戏题时,姐姐看了看说:“好难呀。而弟弟的第一反应是:“哦,这么多题。”
在玩得过程中,弟弟不紧不慢的玩着游戏,做着题,还很开心。而姐姐呢,总是忍不住看看弟弟,总怕弟弟超过自己,一直处于“紧张”的状态。
最后跟家长沟通时才知道,妈妈最爱说的一句话就是:“看看你俩谁最快!”
同样的一句话造成两个孩子不同行为。
一个无所畏惧,乐于挑战,
一个畏难失败,怕被超越
如果想真正帮助那个畏难的孩子,
有一个最关键的点就是父母是否能够接受孩子的失败?能否接纳孩子的不完美?能够允许孩子就是“畏难”?
如果你“允许”孩子畏难,那孩子就会慢慢的不再“畏难”!